法律知识

法院执行具体流程有哪些

2022-05-23 11: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很多案件经过法院判决之后,都会走上执行这一步,因为当事人不按照法院的判决书来履行或者赔偿相应的财产,而执行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的。那么,法院执行具体流程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为您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法院执行具体流程有哪些

  法院强制执行流程主要是:

  1、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由法院依职权调查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要快,申请人就得尽量多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有财产可供执行是执行到位的前提。

  2、在查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执行法官会根据可执行财产性质依法对该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并责令被执行人在限期内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法院将依法处理该财产,包括:扣划存款、委托评估拍卖动产、不动产等。对财产的处理原则,一般是:容易变现的先处理。

  3、对于拘留被执行人,一般是因为被执行人违反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但对被执行人的拘留,不影响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

  4、关于被执行人被拘留后,被担保出来,应该是有第三人向法院提出执行担保。执行担保一般为财产担保,也不排除保证人担保。对于财产担保,如果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不履行,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如果是保证人担保的,法院可以裁定执行保证人的相应财产。

 法院执行具体流程有哪些 

  二、关于法院的强制执行内容

  1.当法院作出了强制执行的决定之后,当事人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与任务,但是法院的强制执行决定并不是永久有效的,它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法院在强制执行之后,这个决定多久会过期?

  2.这是属于诉讼程序的问题,所以规定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关于法院强制执行后的过期问题。《民事诉讼法》当中明确指出,如果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话,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从批准执行之后的六个月起,一般都会执行完毕。不过在两年之后强制执行就会失效。

  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法院明确规定的法院强制执行的时效就是两年了,通常来讲都不会拖到两年之后,因为在六个月之内就要求执行完毕,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超过了两年就不可以再强制执行了。一般情况下,对于诉讼时效都会有中止,中断或者是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这种规定同样适用于强制执行的日期。也就是说,强制执行之后,如果发生了特殊的法定事由的话,是可以中止或者中断的。

  4.强制执行的期限了解了之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强制执行开始的日期。通常来讲,如果法院想要宣布强制执行的话,会出台一个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公布的日期就是强制执行开始的日期,也就是说从这个日期往后推算两年就是整个强制执行的时效。

  三、强制执行的日期

  强制执行是由收到当事人之申请的人民法院来执行的,通常在六个月之内就要开始。如果人民法院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在六个月之内开始强制执行的话,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查证属实的话,就会要求下级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法院执行具体流程有哪些的相关法律知识了。综上可知,法院执行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执行人需要向被申请执行人提供相应的财产线索等。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138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