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教你如何分清欠条、借条、收条的法律效力!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字之差的借条、欠条、收条,其法律含义却相差甚远。而现实生活中借条和欠条往往会被人混为一谈,事实上借条和欠条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平时出具或签署借条或欠条时一定要分清性质,谨慎决定,以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三者的不同。

  一、欠条、借条和收条的概念是什么?

  欠条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一般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

  借条是指: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一般用来证明借用或者借款关系。

  收条是指:收领人向送给人出具的表示收到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用来反映或者证明“收到”的事实。

  二、欠条与借条的区别

  (1)目的性不同

  欠条的目的是确认这种状态的存在,而借条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刚刚借出钱财这个“流动”的事实。

  (2)性质不同。

  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欠款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

  (3)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不同

  欠条出具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即:2年内要向欠款人要求还款;而借条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主张还款时,诉讼时效(2年)才开始计算。

  (4)法律证明力不同

  借条的法律证明力大于欠条。如果发生诉讼,借条持有人只需向法院说明借款发生的事实经过即可。欠条的法律证明力小于借条。当事人持欠条向法院起诉的,除了需要向法院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之外,如果欠款人提出抗辩,则持欠条一方还需继续向法院进一步举证说明欠条形成的事实。

  三、注意事项

  (1)、内容要相对完善

  欠条包括数额币种,出具日期,法律后果物品的数量以及名称、品质、规格或者型号、返还日期、双方准确名称或者姓名、债务人署名签章。

  (2)、用语要准确

  杜绝使用模糊用语“大概”、“估计”、“可能”、“差不多”、“算是”、”或许“等;杜绝使用产生歧义用语,如:A借B壹万元

  (3)条据最好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防止撰写者对仅存的一张条据上做手脚

  (4)主体身份要确认

  最好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或者是营业执照副本复印。包括:公司名称是否准确、自然人是否成年

  (5)数字一定要有大写

  例如:8000元人民币应该写成捌仟元人民币,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存在,“180000元人民币”,尽量不要写成“拾捌万元人民币”,而要写成“壹拾捌万元人民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修改成“X拾捌万元人民币”。

  四、瑕疵条据的预防和补救

  1、对于条据内容和形式欠缺的补救:事后以书面形式补正(补充或重新出具条据);权利人主动补救(对能够反映实体关系的其他证据注意收集和保存)

  2、对背后另有原因的条据的补救:收集尽量多的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证明真实的情况。

  3、对受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而无奈出具的条据的补救:对这种条据的补救除了依靠第2项当中的方式方法外,还可以向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报案,是治安案件的就立治安案,是刑事案件的就立刑事案。

  五、你要小心的借条十大陷阱

  (1)、公款达到私人账户上,起诉公司法院不支持

  (2)、借款时不打借条打收条

  (3)、借条不明确,债务人否认收到了借款

  (4)、借条偷梁换柱,债务人让别人代其签名

  (5)、利用文字歧义赖账

  (6)、出借人在借条上更改金额

  (7)、借条未写明债权人名字又未销毁,导致第三人再次催款

  (8)、借条不写利息,起诉利息不被法院支持

  (9)、打借条时故意把名字写错,已达到否认借款的目的

  (10)、借条变白纸,警惕“自动褪色笔”写借条

  六、借条和欠条的范本

  借条范例:

  借条:

  今借到XXX(你的名)人民币壹万元整(¥10000.00)于XX年XX月XX日还清。借期内利息为*%,与本金同时还清。借款人:XXXXXXX年XX月XX日

  说明:他人向您借款,他给你打借条,不是你给他打借条。这个借条最好是由他自己写。他自己若是实在不会写,应该找别人写,不能你替他写,因为这借条是在你这存放的,如果是你的笔体,以后他说你有填写或改动,你就说不清楚了。千万不要替他写,切记!

  欠条范例:

  欠条

  今欠XXX人民币XXXX元(大写:XXXX),定于XXXX年XX月XX日偿还,按照每月3%计算利息。

  欠款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11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