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司法实践对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认识

2022-05-23 1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债权债务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对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司法中的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无效的。其基本依据是尽管《民法通则》、《合同法》法规均未对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及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合同法》甚至还专门对借款合同进行了明确...

  对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司法中的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无效的。其基本依据是尽管《民法通则》、《合同法》法规均未对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及效力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合同法》甚至还专门对借款合同进行了明确规定,但部门规章对此问题禁止的。这主要是以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为依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5号)中指出:“企业借贷合同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基于前述两点,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一般全部将企业间的借贷合同或企业与自然人的借贷合同确认为无效,其法律依据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8月1日实施的《贷款通则》对贷款人的主体资格严格限定为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其他主体当然不具备发放贷款的资格。因此,法院一般认为企业间的借款合同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即《贷款通则》)而无效。但是,可能出于对《贷款通则》效力的顾虑,审判实践中有以《合同法》第52条第(四)项之规定,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也有直接适用《民法通则》第58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以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益的民事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而确认合同无效。

  从审判实践来看,法院虽然在认定合同无效的结果方面是一致的,但其原因的法律可谓千差万别。除上述两点外,还有观点认为,《合同法》实施后, 国务院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禁止单位或个人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该办法在性质上属行政法规,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的规定, 企业间的借款合同因违反了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而无效。还有观点认为,企业间的借贷的大量存在将降低使国家利率的调控作用,影响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运行, 有违《合同法》第7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因此,可以认定企业之间的借贷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而确认其借款合同无效。

  总之,虽然契约自由,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是民事私法中尽人皆知基本原则,但由于浓厚的司法行政化及行政权力至上的传统,法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完全将上述基本原则抛在脑后,找出各种“依据”将其认为应该无效或者可能无效的行为在审判结果中认定为无效。

债权债务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707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债权债务律师团,我在债权债务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