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2021-05-27 12: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证据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证据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法律法规是用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都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的。所以,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用法律法规作为证据提供给法院,可是法律法规可以作证据吗?下文是小编针对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所罗列出的知识,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一、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当证据使用。

  证据是指能够用来证明争议事实的材料,而法律规定本身显然与争议本身无关,不能用来证明争议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二、证据的种类

  1、 书证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和其他物品。

  2、物证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3、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象、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就是指证人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5、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7、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

  三、证据的三类性

  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三大特性。

  1、证据合法性,侧重于形式,主要解决证据资格也就是证明能力的问题。

  2、证据真实性,即证据所表达的事实或内容是真实的,不是臆想或虚构的。

  3、证据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必须密切相关,具备证明待证事实的属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是不能作为证据提供给法院的。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全文。如果您还有关于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您到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证据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569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证据律师团,我在证据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