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误诊精神病怎样赔偿

2021-05-20 11: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以前人们对精神病的概念还停留在"疯子"一词上,只要一个人举止神态异常便被叫做疯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才逐渐意识到精神病是一类精神上疾病的概括,不只是极端行为突出的才被称之为精神病,看起来与大多数正常人生活方式并无太大差别的抑郁症也是精神病的一种。如果被误诊精神病怎样赔偿?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被误诊为精神病后该如何做

  正常人进入精神病院误诊的机会很大,因为这种病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一样可以找出器质性的变化。就像古代的中医大夫看病,他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可以帮助他去诊断,只能通过摸脉搏,看脸色加上医生的判断来诊断,有不少病人会被诊断错误。但是医生判断不出你有没有病,担心你万一真的有病导致病情加重死亡了怎么办,没有办法,也给你开药。所以,精神病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医疗设备来辅助医生来诊断,只能依靠医生的判断,并且依靠送进精神病院的人都是有问题的,没有问题的人不进精神病院这一条标准来对你治疗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医生判断一个人精神正常的标准在于那个人是否拥有自知能力。你要理智的向医生表明你是一个正常人,你能客观并清晰地表达出你身上的闪光点与你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你的不足之处,你说的与事实越是相符,医生对你的信任就越增加。相反,如果你一味的想让医生相信你说的话,说的尽是你的闪光点,医生反而会认为你的自知能力不够,你的话也是有待考察。

  其次,在你被"误诊"之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因为被误诊了就心怀怨恨,冲动的随手抄起一张椅子要打医生,这样极其给医生留下一个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印象,加深你是精神病理论的事实依据,不利于让医生接受你接下来想要向医生表达你不是精神病的话。这在医生看来你无疑是典型精神病人不承认自己病情的情况。并且,你向医生所说的一定要符合事实依据,不能把凭空想象猜测的东西脱口而出,否则,容易会被医生诊断为妄想症。

  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能因为被"误诊"而以死相逼,寻死是精神病人最为常见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并且这样换来的也只是医生表面上为了稳定你情绪说你不是精神病的空口白话,越是寻死,医生越是坚信自己的诊断没有问题。可能这个时候医生已经在想着你这类容易自杀的病人如何治疗了。

  最后一点,千万不要忘了,对周围的事物一定要做出正常的反应。因为大多数精神病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表现得漠不关心。我记得电视上的一个具有精神问题的老人,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蘑菇,她会自己一个人撑着把黑伞蹲在角落,无论是谁来搭话都一言不发。

被误诊精神病怎样赔偿

  二、被医生误诊为精神病索赔多少钱

  首先要明确,被医生误诊为精神病后,当事人受到了那些损害。必须有明确的损失,才能有根据要求误诊索赔

  提出赔偿要求是可以的,可以提出物质赔偿(例如吃错药对身体的损害,因为精神病这一诊断结果导致工作、生活等物质损失)。也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例如因为这一诊断被关进精神病院等等)。

  三、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1、医疗事故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3、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被误诊精神病怎样赔偿的相关内容,被医生误诊为精神病必须有明确的损失,才能有根据要求索赔。可以提出物质赔偿,也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337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