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

2018-12-17 16: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医疗事故发生后矛盾不断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无法心平气和的交谈。那么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以下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带来有关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及其相关的内容。

  医疗事故的发生并非不可遏止的,只有医院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对医疗质量的监督;患者再信任一点医生亦或是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事故纠纷即使发生了也不会矛盾激化。那么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相关知识。

  一、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1)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应熟悉掌握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2)加强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所以医院应该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行医,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与病人建立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摆脱“医家至上,病家求治” 的传统观念,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患者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减少由于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而引发的纠纷。

  (3)医务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判医疗护理工作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因此,医院应该把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加强对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作为院、科两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使医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

  2 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医疗质量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医院应该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狠抓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三级管理,堵塞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很抓“三基、三严”的培训,才能确保医疗纠纷不发生或少发生。

  3 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

  病历是疾病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的原始记录,是进行医学研究的原是资料,也是判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定证据。它不仅涉及到医学技术问题,还涉及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后,病历将成为认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依据。鉴于病历在医疗及法律诸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医院应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病历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医护人员书写病历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确保病历的客观、真实、完整。其次,要对病历质量实行层层负责,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主治医师把关修改,科主任、医务处、病历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杜绝有缺陷的病历归档。这些措施将无疑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初步把关的作用,也对日后可那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抗辩证据。应当引起高度注意的是,切忌自作聪明,为掩盖有过失或有缺陷的医疗行为而违背客观事实涂抹、篡改病历资料,否则,很可能会要承担更加严重的法律责任。法院仅凭这一点(提供虚假证据——举证不能)就可判定医方败诉。

  4 重视医疗以外的其他安全问题,减少非医疗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

  医疗以外的安全问题在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请假或自行外出的患者在院外出现意外;患者在医院内的摔伤、烫伤、自杀;精神病人在院内伤人、或外逃伤人等,依据国家的法律,医院虽对患者没有监护责任,但应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证明医院完全没有过错。所以,重视和防止医疗以外的其他因素引发的意外情况的发生,是新时期给医院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医院各部门应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制定和建全各项医疗以外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对在院病人的管理,坚持各种“告知、协议”制度,做好入院须知教育,并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不仅要满足病人必须的医疗服务,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其他合理要求,把非医疗因素。

  二、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与患者及家属发生纠纷后,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查明真相,分清责任。属于医方责任的,绝不推诿、敷衍,甚至包庇、纵容,要勇于承担责任,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属于患方责任或患方提出无理要求时,则一定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对侵害医院及医务人员个人合法权益的言行一定要依法解决,切忌感情用事。

  2、发生纠纷后,医院要争取主动,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与患方接触、沟通,对纠纷中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当有媒体介入时,要主动与媒体联系、交流,让其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以求报道客观、公正。当纠纷最终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时,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

  3、妥善收集、保存好证据。从纠纷一开始就要注意收集各种相关证据,如患者的病历资料、被打砸的现场、有关证人的证言等。要向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咨询,对整个纠纷过程、性质,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等做到心中有数。

  4、根据客观事实及处理结果,明确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我院《医疗纠纷处罚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处罚。

  三、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新特点

  1、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事故诉讼案件逐年增多

  过去,医疗纠纷发生后,许多病人及家属采取一些较为冲动或激烈的方式来处理,致使纠纷不断恶化。近几年,国家实施的全民普法教育已收到明显的成效,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病人及家属已开始自觉地采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其合法权益,如向有关专家咨询、聘请律师与医疗单位进行交涉、及时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几年来,各地法院受理的医疗事故诉讼案件逐年上升。

  2、新闻媒介特别关注,医疗纠纷不断见诸报刊

  近年来,读者们经常可以在各类报刊或杂志上看到有关医疗事故纠纷的报导,一些影响严重的医疗事故不断被爆光,引起了社会对医疗事故问题的普遍关注。应该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且亲身体会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病人及家属希望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同情。众所周知,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过程中,由于我国有关法规主要是从保护医疗单位利益出发的,缺少对病人权利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因此病人及家属往往处于一种相当不利的地位。更由于病人及家属对一些医疗事故鉴定公正性的怀疑或失望,使得他们不得不求助社会舆论的力量。这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现象。

  3、要求赔偿数额不断增高,法院逐渐采纳赔偿原则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但是为了使生命和健康受到伤害者或其亲属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在物质上得到补偿,以弥补侵权行为给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故而法律规定了民事赔偿原则。目前,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还有许多人(主要是医务界)认为不应适用赔偿原则。但令病人及家属欣慰的是,司法界却普遍认为十年前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所确定的低额“补偿”缺乏足够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不足以弥补病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因此一些法院已在审理中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逐渐适用民事侵权赔偿原则(注意:目前并非所有法院均如此)。与此相应,病人及家属要求的赔偿数额较之数年前已明显增高。

  4、精神赔偿开始得到法院支持

  在医疗事故中,受到侵害的不仅仅是病人的健康或生命,更重要的是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创伤和沉重的精神压力。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医疗纠纷的当事人所执着追求的是并不完全是赔偿经济损失,而更多的是要求医疗单位承认其过失并赔偿其精神损失。与此同时,法院在审理有关案件过程中,也已开始考虑并支持这种合理要求。如去年,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北京某厂职工医院向一病人支付精神损失赔偿费12万元,开创了同类精神赔偿数额之最。

  因此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以及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注意的问题,还介绍了关于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新特点的相关知识等相关信息。这些都是大家需要了解的知识,若还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咨询找法网。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403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