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小心防范美丽陷阱

2012-12-26 1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美容美发业的投诉量总是居高不下,其中,预付费、强制消费、产品退换等问题最为普遍,下面的几个案例相信是不少消费者曾遇到过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吧!头发烫坏索赔难金小姐一个月前去一个美容店做头发,本来只想修剪一下,结果

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美容美发业的投诉量总是居高不下,其中,预付费、强制消费、产品退换等问题最为普遍,下面的几个案例相信是不少消费者曾遇到过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吧!


   头发烫坏索赔难

金小姐一个月前去一个美容店做头发,本来只想修剪一下,结果在美发师的一再劝说下,把头发烫了,由于当时快过春节,来做头发的人很多,美发师顾不过来,头发烫出来有点发焦,过两天洗了一次,发现头发更加枯黄了,金小姐找去店里,由于当时没有索要发票等相关凭证,索赔是不可能的,在金小姐极其强硬的要求和事实前,美发店同意给她做次营养。

.消费提醒:美发这种最日常的消费,恰恰是消费者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美发店的选择上,尽量不要到证照不全的场所消费,而是要去正规门店,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在对新烫发型不够满意时,切勿在短时间(半个月)内重烫,会对头发损伤更大。另外,美容美发完之后千万不要忘记索要有效凭证,这是发生纠纷后投诉最好的证据。

   美容推销惹人烦

张小姐是一家美容院的银卡会员,刚开始选择这家店的时候,是因为这家店不像别的店一样有强制性的促销,可做了几次后,张小姐发现这家店的促销也开始了,先是给你做护理的美容师搅得你无法休息,做完护理后,店长还要重复一番,于是,在卡还剩一两次的时候,张小姐终止了去她家美容。

.消费提醒:这种情况也是在美容院常遇到的情况,

行推销,消费者首先要慎重对待,理智消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另外,在办卡前,可以事先通过朋友和同事了解一下该商家的情况会更保险。同时建议商家,美容院的美容师最重要的是为顾客服务,而不是推销卡,可以通过每个顾客做完的满意度调查作为美容师的考评,这样顾客才能长期在店里消费,而不会因厌烦选择离去。

   预付消费陷阱多

刘先生经常去一家美发店理发,久而久之就办理了可以打六折的会员卡,定期充值。过年期间持卡消费的时候,理发的价格比以前翻了一番,刘先生没当回事,以为年后就调过来了,结果年后再去理发,被告知今后的理发费用都涨了,不会再调回去了。如果想退卡,已经用过的那部分,要按原价扣除,这样就更不合适了。刘先生只好吃个哑巴亏。

.消费提醒:购买美容卡、美发卡,预付费消费是目前很流行的消费方式,预付费给消费者带来优惠的同时,也给资金安全带来风险。一些美容院美发店会规定美容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标准、退卡要求等事项,在这些规定中,往往暗藏着一些对消费者不利的不平等条款。如果消费者不仔细查看协议的内容,权益就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轻易办理大面额或长期的美容美发消费卡。

   化妆品购买需谨慎

王小姐是在一家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试用过产品后又买的全套产品,使用了一个星期后,王小姐感觉皮肤痒痒的,有些地方还发红,于是去该专柜要求退换,但商场营业人员以当时试用过该产品无过敏现象以及化妆品拆包后不予退换的理由拒绝了王小姐的要求。

.消费提醒:为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尤其是敏感肌肤的朋友一是要去正规的商场购买化妆品,二是在购买前要问清楚遇到过敏的问题是否退换,有的商场凭购买的发票以及县级以上正规医院出具的确定由化妆品引起过敏的证明,是可以退换该产品的。

   美容整形维权须知

一、证据的收集和保存。

1、严格审查相关材料。从事医学美容项目的美容院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整形美容师必须是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提供的产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2、术前照相。对任何美容整形手术都要进行符合医学摄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是作为院方资料保存;二是作为法律资料保存,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作为证据出示。3、保存每次的就医资料。例如收据、挂号单、书面就医记录等,这也是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索赔的基本证据。4、签订手术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手术方式、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术后短期反应,出现何种情况属于院方的责任等,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作为法律文件依据。

二、整形失败后的索赔。

1、出现整形纠纷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提出赔偿手术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整个过程中的误工费,评残后可要求伤残补助费。2、如果院方未经核准登记,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实施手术人员无医师资格,应属于欺诈行为,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院方应双倍返还手术费,并赔偿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和伤残补助费等相关费用。3、整容失败或毁容造成了相伴终生的精神痛苦,消费者可以要求院方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小霞)

眼看“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网购也掀起打假热潮。网上一则《最牛网购防骗手册》受到网友热捧,从揭秘网购骗局到传授网购防骗技巧,文章详细列举几类商品的网购防骗招数,受到网友热捧。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的习惯。但如果你下单看中的是一款摄像机,结果网店却给你送来了照相机;如果你看到店主陈列在店铺里的衣服很漂亮,结果买来却发现根本穿不出去……遇上这样的网购经历,不但窝心,还往往会“货财两空”。如果你要较真,跟他们上法庭,那可有些耗不起。

据了解,这些网购陷阱在品牌旗舰店里是不存在的,比如一些正规的企业在淘宝上的官方旗舰店以及企业自己创建的网上商城。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网上的个体经商者还是占绝大多数,网购陷阱主要存在于一些个体商家以及一些非法的企业中。如今,大部分的网购安全问题并不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而是由于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缺乏认识和经验。

防骗手册指出,目前比较流行的网购欺诈行为有低价诱骗型、利用系统收货型、利用退款骗钱型和货到付款连环下套型等。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17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