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2019-01-14 10: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人这一生就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就远离不了医院。现如今的社会,去医院看病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网上看到时不时的有医疗事故发生,这对病人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明明是来看病的,结果还发生医疗事故,这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那么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现在,找法网小编就来为您解答疑惑。

  一、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首先是《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主要注意的点有:

  ①医务人员过错,必须向医院追讨赔偿;

  ②医疗机构有三项免责事由(患者不配合、抢救生命垂危已经尽力、当时医疗水平所限)。

  2、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十七条起到最后的那些法律条款。这些条款告诉您如果出现医疗纠纷以后,应该怎么索赔,有哪些费用可以索赔。

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

  3、最后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我国有一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由于立法的原因,这个条例对医疗事故的赔偿,还不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赔偿。因此,索赔时应注意避开引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二是医疗事故是举证责任倒置,即医院对其没有过错承担证明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即无论是医疗事故还是医疗过错,只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就得赔偿。同时,改变了以往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完全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清白”才能免责的做法,转为必须由患者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否则医疗机构免责。

  二、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下列情形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1、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

  1、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解释工作,以利纠纷及时解决。当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或接受时,当事人可以自愿填写医疗纠纷处理委托书,科主任签署意见,委托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处理。

  2、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将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向家属通报、解释,并组织力量维护工作秩序。

  3.、较为复杂的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4、医疗纠纷发生后需市卫生局出面协调解决的,由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填写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委托书,院长或分管院长签字后,委托市卫生局处理,具体由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综上,我过关于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还是比较完善的,如果你想获得赔偿还是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比较好。希望我的文章会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25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