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生天书病历 到底为谁着想?

2012-12-26 18: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医生字迹潦草,病历写得像天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患者对此抱怨已久,有关部门也对此作出了相应规范,但这众矢之的的弊病却未能得到根治。

  16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求助,希望集广大网友的智慧帮他解决一个难题:翻译医生手写体的病历。处于风口浪尖的天书病历卷土重来,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据悉,早在两年前卫生部就下发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但门诊天书病历依然难说再见。(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医生字迹潦草,病历写得像天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患者对此抱怨已久,有关部门也对此作出了相应规范,但这众矢之的的弊病却未能得到根治。老百姓看病,连最基本的病历都得连蒙带猜,甚至无奈地将其搬上网络求解,的确让人哭笑不得。笔者不得不感叹,这果真是神仙般的救命之道,如此令人费解。试问,病历上的字认不得,这究竟是老百姓的资质不够,还是谁的无知呢?

  对于人们对天书病历的质疑,有的医生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每天接待的病患太多,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用简称或代码,字迹潦草些,也在所难免,并非是自己不想写好。看病排队的人多,这就为医生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生找到提高效率的办法之一便是加快写字的速度。这样的回答看似为病人着想,的确值得谅解。但这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病人看不懂病历,对自己病情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医生的口头描述。有的病人听得一知半解,过后又不能从病历上充分了解。不光是病人看不懂,部分抓药的医生也感到识别困难,甚至部分医生表示,写过的病历,有些字过几天连自己也不认得了。病人不能充分了解信息,甚至面临着拿错药的风险,造成医疗事故。医生这样提高效率的办法是不负责的,是因小失大的无知之举!

  按照许多人的世俗观念来讲,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高深莫测的,正如一个人说话,语言越是难懂,让人回味琢磨似乎越能体现这句话的分量,越能代表道理的深奥,其知识的渊博。部分医生也不例外,正是为了迎合大多数老百姓的这种心理,病历、药方写得“龙飞凤舞”,似乎越能显得其成熟老道,医术的高明。若是把字一笔一划得写得清清楚楚,总会显得那么些稚嫩,往往不能形成威望。老百姓形成这种观念,是为了能更好地寻觅到德高望重、妙手回春的医生。但作为一名医生来说,若不踏踏实实为百姓治病,而仅仅为了威望,为了利益进行忽悠,是应受到谴责的。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同样,真正怀才在身,拥有一手好医术的医生,是经受得住检验的。给老百姓看病,需要的是“卖大白菜”一样的亲民的态度,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浮躁。选择后者,显然是无知的。

  医生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看病方法。部分医生为了对自己的方法保密,从病历和处方入手,“一笔带过”。还有部分医生为了安全起见,故意将字写得模棱两可,若是出了医疗事故,一时半会儿也抓不住把柄。前者虽说显得狭隘但情有可原,后者却实属不负责任的表现。医生给病人看病,就是要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这是对医生最起码的要求。医生给病人治疗,就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若是出了事故不勇于承担,试问这样的医生医德何在?老百姓如何建立起对医生、医院的信任感?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及做法显然是无知的。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也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天书病历看不懂,这不是老百姓的无知,而是医生的无知。(转自人民网)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505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