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空壳医院”之痛

2012-12-26 18: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医疗人才总在向大城市、大医院、那些待遇好的地方流动,不少医院因此被悄悄地“抽空”。不发达地区的医生在向发达地区源源不断地“输血”,时间长了,贫困及弱势之地开始呈现出这种“被抽空”之痛,“空壳医院”就来了。

  据新闻媒体报道:有市民反映,南京栖霞区龙潭医院,原本是一个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区级医院,现在却成了一个空壳医院,很多房子空空荡荡闲置着,很多时候只看到一名医生在为病人看病,令人可惜。对此,龙潭医院后勤负责人王先生说,目前医院正常工作人员只有2~3名,他们负责内科和外科。

  毫不避讳地说,在基层医院,还存在着不少这样的“空壳医院”。医疗人才总在向大城市、大医院、那些待遇好的地方流动,不少医院因此被悄悄地“抽空”。这些医院往往被视作跳板,一旦医生具备了行医资格,积累了工作经验,他们将会毫不犹豫地辞职离去。

  这其实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它让最好的医生向城市及大医院集中,不发达地区的医生在向发达地区源源不断地“输血”。时间长了,贫困及弱势之地开始呈现出这种“被抽空”之痛,“空壳医院”就来了。

  优质资源过于集中,未必是一件好事。“弱势”区域的民众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看病贵的成本中,他们得加上更为沉重的间接成本。一旦患上稍微棘手的疾病,就得远离家门口,到大城市求医。与那些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得花费更多的交通、住宿、时间成本。而且即使大医院再如何扩张,都难以满足这种畸形的现实需求。

  出现这种现状,一者,与当下医生的劳务价值评判体系的缺陷有关。医生的主要收入是由他们在哪一级别的医院和城市、是否在管理职位上?以及病人数量及用药数量这些实际因素决定的。一样是内科主治医师,在低级别的医院可能只能领到两三千元的工资,但在高级别医院,你却可能收入过万元。医生不向上走,那才是怪事。

  二者,良性的医疗分工还尚未真正形成。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各自为战的格局。在发达国家,公立大医院是不设置门诊服务的,将初级医疗服务让渡给基层医疗机构做,而把主要资源与精力集中在解决疑难危重疾病上。但在我们这里,不管多高级的医院,都想成为高大全的医疗航母,不愿意放弃一般门诊服务,不愿意牺牲这一块的收入,反而凭借资源优势参与这种服务的竞争。不断扩张,自然需要不断囤积医疗人才。在客观上,不幸中就悄悄把低级别的医院给抽空了。

  无论如何,在缺医少药的基层,不应该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空壳医院”,这应该成为一种共识。要想真正办活办好基层医院,留得住医生,让好医生愿意下沉,政府必须在医生劳务薪酬评价体系上动手术,制订更为科学的标准,以及在医疗资源配置及分工调控上更给力,通过逐步实行“三级分治”,减少恶性竞争,让医疗格局向公平、高质量、多选择、高效率、成本控制等方向前进。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306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