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淘宝打假,如何才能避免“越打越假”?

2014-09-24 14: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阿里上市已经箭在弦上,不过,一般在这种节骨眼上,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争议,一方面,上市之后企业会变得更透明,关注度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弊病将会完全呈现,甚至被放大来看;另一方...

  阿里上市已经箭在弦上,不过,一般在这种节骨眼上,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争议,一方面,上市之后企业会变得更透明,关注度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弊病将会完全呈现,甚至被放大来看;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是以逐利为目标的,因此就存在做空获利的空间,而做空的题材来自哪里,其中就有一部分来自媒体、业界的曝光和评论。

  所以,最近针对淘宝假货的讨论不绝于耳,这并不奇怪。淘宝是阿里集团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淘宝和天猫为阿里贡献了超过八成的营收,如此一个核心资产被扣上“假货泛滥”的帽子,这对阿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会造成巨大阻碍。那么淘宝的假货真的泛滥了吗?事情真的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吗?

  淘宝假货占比多少仍是一个谜

  关于淘宝假货究竟有多少份额,网上有一个貌似“权威”的数据------4月份,据美国跟踪假冒产品公司NetNames估算,称淘宝商品中有20%至80%为假货。对这一数据,笔者持保留态度,为什么?且不说NetNames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数据,就20%到80%这个如此宽泛的统计结果,基本就没有参考的价值。

  所以,我们只能说淘宝的假货确实有,而且不少,但至于占比多少,这还真是一个谜,估计连马云也无法计算。所以,但凡未来有关淘宝假货占比的数据,如果没有科学、可靠的统计方案为依托,都只能作为大致的参考,不能全信。

  淘宝假货并不一定不厚道

  笔者想阐述的另外一个观点是------淘宝假货,但并不一定不厚道。也许有人会说我思维奇怪,对假货应该是人人喊打,难道这造假还分厚道不厚道吗?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件仿名牌的衣服,可能在淘宝上卖一百块,但是线下店铺可能会卖到两三百,如果消费者买到这件假货,哪种情况下损失更大?

  当然,我这个例子举得有些离谱,毕竟线下店铺贩卖假货的几率会比淘宝兜售假货的几率更低。不过如果消费者一旦购买到假货,其对应的损失也会比淘宝更高。如此说来,淘宝假货还真不一定不厚道。只是,如果我们屏蔽掉线下的假货,只去分析电商的假货,那肯定会对淘宝假货深恶痛绝。

  再者,一些假货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假货,虽然会挂名牌标签,但这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已,说白了是竞争激烈的结果。在沟通中,某些商家会直接告诉用户其卖的商品非正品,因此价格也会便宜很多,至于买不买,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中。

  其实,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也普遍存在,擅长改装的车友应该知道,很多汽车配件和改装件并非原厂件,而是模仿原厂配件所生产而成,而且基本可以达到原厂件的效果,但价格却便宜很多。那么,你认为这类副厂件是假货吗?

  淘宝打假如何避免越打越假

  当然,本文的重点并非前两点,笔者提前两点,也是为了让大家对淘宝假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接下来,笔者想谈谈自己对淘宝打假的建议。

  首先,淘宝打假应该从完善平台的层面做起。比如,如果商家所销售的是非正品,是仿制正品的商品,不应该借正品知名来做宣传,那是侵权和欺诈。同时,商家应该在淘宝店铺上予以详细说明,告知用户其卖的是非正品,避免用户与正品混淆。还有一点,即便是仿品,质量也必须过硬,必须确保正常使用,不能对消费者带来危害。古人治水有个原则,叫“堵不如疏”,对电商也是如此,淘宝不仅应该规范管理,甚至可以推出仿品专区。只要对这部分市场予以正确引导,相信消费者也会欣然接受,商家赚钱也会踏实,当然,淘宝也会少很多麻烦。

  其次,淘宝打假不应该只是口号,必须有实际行动,而且应该更透明化。对于可能会对消费者构成危害的假货,或者质量不过关的假货,淘宝应该配合其他部门严加查处,这个执行力必须过硬。同时,淘宝可以定期向外界披露其打假的成绩,让外界看到淘宝致力于规范电商发展的决心。当然,为了提升打假效率,淘宝也可以向网友广泛征集打假线索,收集相关证据

  其三,淘宝打假必须重视消费者利益补偿问题,向商家征收保证金的政策可以扩大到普通的淘宝店铺。如果商家确实销售假货,在被查处的情况下,消费者提供对应的购买凭证,可以获得淘宝的补偿,补偿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商家的保证金。这样是双保险,即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能对商家进行更好的约束,将那些不法之徒挡在淘宝之外。

  总之,淘宝假货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至于淘宝能否解决好,那就要看马云和其团队的智慧了。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177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