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按照航班延误时间确定具体补偿金额

2019-09-16 19: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因航班延误引发的诉讼纠纷日渐增多(资料图片)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调研解决航班延误后的乘客权利救济难题,建议完善航班延误补偿的法律法规,使航空公司与乘客协商补偿以及法院就该类案件进行裁判时有法可依。航班延误诉讼有4个特点近年来,因航班

  因航班延误引发的诉讼纠纷日渐增多 (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调研解决航班延误后的乘客权利救济难题,建议完善航班延误补偿的法律法规,使航空公司与乘客协商补偿以及法院就该类案件进行裁判时有法可依。

  航班延误诉讼有4个特点

  近年来,因航班延误引发的诉讼纠纷日渐增多,顺义区法院在审理因航班延误引发的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发现,该类纠纷呈现以下4个特点:

  一是乘客索赔的范围扩大,不仅要求航空公司赔偿机票款、燃油附加税费等直接损失,还要求赔偿因延误造成的商业机会损失等间接损失,有的还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二是航空公司多以流量控制、航空管制、天气原因、为确保飞行安全采取必要措施等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补偿,而这些非航空公司自身原因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不仅乘客难以分清,法院在认定延误原因的性质上也存在困惑;三是由于乘客对航空公司的抗辩理由难以提出有效的证据进行反驳,乘客的诉讼请求被法院支持的部分有限;四是以航空公司侵犯乘客知情权为由的公益诉讼开始出现。

  两大原因导致纠纷频发

  顺义区法院认为,因航班延误导致的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纠纷频发,折射出两大问题。一是有关航班延误补偿赔偿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从《合同法》到《航空法》,对于航班延误违约责任均没有明确可行的界定。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出台的《航空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规定,对于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超过4小时以上的可以进行一定补偿。但航班均以4个小时作为分界线来划定补偿与否缺乏合理性,且补偿标准较低,一般仅为300元-500元,被延误乘客对补偿不满意于是提起诉讼。

  二是航空公司服务意识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航班延误后,一些航空公司仅简单地以“天气原因”为由告知,对于延误信息、起飞时间不能进行全面解释,配套服务不到位以及服务态度欠佳愈加激化了乘客的不满情绪,乘客往往以知情权被侵害为由要求航空公司赔礼道歉。

  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解决航班延误后的乘客权利救济问题,顺义区法院建议在《民用航空法》中,就因航班延误引发的补偿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提高该类规定的法律位阶,按照航行里程及延误时间确定具体的补偿方式及合理的金额标准,使航空公司与乘客协商补偿以及法院就该类案件进行裁判时有法可依。在发生航班延误后,有关航空公司要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向旅客说明真实情况,不要欺骗旅客,争取旅客的理解和支持,尽力安排好旅客的安置、食宿问题。加强对于航空运输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尤其是对于几类常见的航班延误的原因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教育引导乘客在遭遇航班延误后要理性维权,切不可采取占机、霸机、破坏公共设施等极端方式。诉讼时选择于己有利的纠纷案由起诉,并注意搜集相关证据。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747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