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明明中了大奖,怎么就兑不了呢?

2015-02-10 14: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不留神中奖了,可高兴劲还没过,商家却说必须要消费一定金额才能兑奖。日前,玉环的王先生就碰到这样的事。▲记者调查今年8月22日,王先生去玉环一大型超市购物,买完东西后,他得到了超市玉器专柜...

  一不留神中奖了,可高兴劲还没过,商家却说必须要消费一定金额才能兑奖。日前,玉环的王先生就碰到这样的事。

  ▲记者调查

  今年8月22日,王先生去玉环一大型超市购物,买完东西后,他得到了超市玉器专柜的一次抽奖机会,王先生去试了一把手气,没想,就抽到了价值1000 元的三等奖。这可把王先生高兴坏了。拿着兑奖券,王先生立马跑到超市柜台要求兑奖。不想,工作人员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工作人员跟我说,必须要在他们的专柜一次性消费满300元,才能兑换1000元大奖。”王先生告诉记者。

  面对这半路杀出的兑奖规定,王先生不置可否,便称先回家与家人商量后,再决定是否兑奖。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他交了50元订金,以保留这个奖项不被人拿走。在跟家人商量之后,王先生决定放弃这个兑奖机会。他再次来到店里,要求对方退还此前所交的50元订金,但遭到对方拒绝。“我都不兑奖了,怎么就不能把钱退还给我?”王先生一家都觉得商家的做法很不合理,愤怒之下,他把事情投诉到了当地消保委。在调查此事经过后,消保委的工作人员发现,商家确实存在不合理行为。最后,经过协调,王先生自愿放弃三等奖的兑奖权,商家退回给他50元订金。

  ▲消费提醒

  玉环县消保委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购物时,要理性面对商家的促销。中秋、国庆将至,各大商场的促销手段较多,消费者容易把“促销”与 “实惠”联系到一起,商家便利用这个心理,通过各种促销手段进行搭售刺激消费者重复消费,有的商家采用劝赠礼金券、抽奖券等手段钓住消费者,然后胁迫消费者购物或将消费者引入循环消费的陷阱;有的则通过设置“购物送大奖”的方式,要求消费者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就能参加摇珠开奖、箱内摸奖、定期抽奖等活动,以循环不断的蝇头小利误导消费者进行循环滚动式消费。因此,消费者对价格差异很大的促销活动要提高警惕,确认无误后再购买,而对一些看上去很诱人的促销,一定要问清楚后再参与,在交易之前知道活动说明,了解活动规则,以免造成损失。商家事后设立的兑奖限制属无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奖销售,设奖者有以下义务:1.依法设奖:不得超过限额(5000元),开奖规则、中奖率、奖品设置明示和做到开奖、兑奖程序合法。不得有使内部人员中奖、以残次品作为兑奖对象等违法行为。2.如实宣传:告知详细情况,比如有无兑奖限制。3.如实兑奖:设奖者必须依约履行有奖的承诺,依约兑奖。4.对“实物”的兑奖:设奖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保修、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等。5.其他法律规定的义务和约定的义务。在本事件中,设奖者没有事先如实告知兑奖限制,显然是没有尽到义务。因此设奖者之后设立的兑奖限制属无效,应以设奖时的承诺为准,即没有限制,设奖者应当依法依约履行兑奖义务,即兑换价值1000元的奖品或现金。而王先生放弃兑奖,以此要求订金返还是合法合理的,并无不当。在此,提醒广大商家,在设置有奖销售时应做到合法、合理、合规,切勿以虚设有奖、有奖是假的行为,挑战消费者脆弱的心理,这样的做法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只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051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