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手机短信骗术曝光

2019-08-22 11: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核心提示时下,手机已为人们所不可或缺,可人们在享受手机带给自己沟通的便利、快捷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日益猖獗泛滥的短信“骚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某些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制造、散播一些含有领取奖品、办假证、买便宜货等内容的带有欺诈性质的手机短
  核心提示时下,手机已为人们所不可或缺,可人们在享受手机带给自己沟通的便利、快捷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日益猖獗泛滥的短信“骚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某些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制造、散播一些含有领取奖品、办假证、买便宜货等内容的带有欺诈性质的手机短信,导演一幕幕看似高明实际并不高明的骗局。
骗局1 手机号码中大奖
  “新加坡华丰集团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特举行抽奖活动,恭喜您幸运地抽中一等奖笔记本电脑一台,请您速与1395983××××沈小姐联系。”近日,记者就接到这样一条短信。记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按短信后面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一名男子在电话中称:“这是我们公司成立20周年,而在手机用户中随机抽取的,你能中一等奖是极幸运的,只要给我们汇几百元的税和邮寄费就行了。”随后他向记者介绍许多其他产品,如汽车等。如选定了其中一样产品,公司将把发货单寄出,记者收到后将款项汇入他们的银行账号就行了,货几天后会到。“不是说货到付款的吗?”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该男子强调:“我们是大公司,讲究诚信,如果不信可以到深圳这边来看。”
  在机关工作的杨女士则没那么幸运了。“……恭喜你中了二等奖,奖品是××电脑一台。”杨女士当时很兴奋,立即与对方联系,对方说要500元的办理费用。杨女士没有多想,就把钱汇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而此后却杳无音信,这才意识到被“涮”了。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对自己贪图便宜最终上当感到很后悔,“都是自己一时的‘贪心’丧失了警惕,让骗子钻了空子。”
  揭秘:为此,记者专门电话采访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他介绍说,中奖短信骗局通常是由不法分子事先制作好一批假身份证,到全国许多金融储蓄网点设账户,同时,在各省市购买大量手机充值卡,并识别他人手机,然后向他人手机发布虚假短信,谎称其公司所举办的抽奖活动中用户中奖,要求其将邮寄奖品的邮资扣税等款项汇到指定银行账号,以此骗取钱财。
  提个醒:手机号码中奖,专门骗取钱财,这是典型的手机短信诈骗,相信许多人都收到过这样诱人的信息。在此提醒市民,收到类似短信首先要慎重,不要有贪小便宜的想法,要“无动于衷”。“来则删之”是最可行的上策。
骗局2 转发短信增话费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为了表示对母亲的爱意和孝心,将此短信转发给十位用户,您的母亲就会长命百岁。而且这样做还会给您增加十元的手机费。”去年3月8日,李女士收到1条这样的短信。李女士心里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在节日里为母亲献上一份祝福,同时自己又可增加10元钱话费。随后她把短信转发了10遍,母亲得知这件事后表示出了怀疑。为了一试究竟,李女士随后查询了电话费,除了实实在在地为10条短信付出相应的信息费外,李女士的话费一分钱也没有增加。也有一些人转发此类短信后,不仅话费没增加,还误入了某收费网站,被按照每月相应数额的包月费收了钱。
不转真不行吗?
  “将¥¥¥¥¥¥¥¥这8个金钱符转发给八个好朋友,你这一年就会财源滚滚,如果删除或不发,那你这一年就会破财走霉运。转发吧,我也是被逼的,谁叫你是我好朋友。”相信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像这样的信息没少收,“接到这样的短信真犯难,发给别人吧,人家可能会骂我,不发,总觉得无缘无故受了诅咒,心里不舒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人都迫于被类似短信诅咒,而不得不转发短信。如果此类短信在大范围人群中传播开,这里面的利润就会高得惊人。
  揭秘:中国消费者协会武副秘书长说,这些骗钱的短信多为一些网站和短信服务商发布的,他们利用手机用户的回复信息作为收费或入网的依据,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而且这些收费标准五花八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往往用户使用一次也要按包月收费,只要不退订即使用户不再使用也会一直收下去。消费者如果不认真核对话费单很难察觉被收了钱。[page]
  提个醒:应时常检查自己的手机话费清单是否有莫名其妙的扣款,以免落入短信陷阱。骗子之所以可能得逞,大多是“鱼”们觉得饵香而主动上钩的。如果人们善于认清真伪,敢于揭穿骗局,类似市场自然难成气候。
骗局3 办假证短信屡见不鲜
  记者曾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办理汽车牌照、身份证、毕业证、各种票据,联系人:孙某。电话:130××××××××。”记者将电话打过去,一个南方口音的女子接了电话,自称是孙某。记者称想办一个汽车牌照,对方称一套需要1500元,但没有档案,并要求记者准备汽车的大架号、想要的车牌号,先期交300元定金,然后邮过去一个车牌。如果满意,再交1200元,然后把其余的手续和另一个车牌子邮过去。 
  揭秘:很明显,这极有可能是个骗局,预付定金后,车牌没等来,很可能钱也没了踪影。办理假证的个人或团伙他们常常用网络和手机短信与买主联系,为了避免被受骗者找到,他们经常换手机卡,如果网上碰到曾经汇款的受骗者,就搪塞过去。受骗者发现骗局之后打来电话,他们或者不接,或者说已经把证邮出去了。
  提个醒:证件、文凭做得再像,终究还是假的,肯定会有露馅的时候,到时候你可就不只是简单的难堪了,希望有此类想法的人趁早断了办假证的念头。
利用短信诈骗犯罪 “虚幻恋人”骗走7万财物
  一名初中毕业、没有正式职业的40多岁男子,编造了姓名、年龄,谎称自己是一名武警军官,采用发送手机短信的方法,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不仅骗取了一名女孩的芳心,还骗走了女孩近7万元财物。去年5日,该案经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驳回了爱情骗子“不服5年徒刑”的上诉。
  据悉,目前,利用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已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受骗人员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被骗金额少到几百元、几千元,多达几万、几十万元,且此类诈骗呈现出诈骗团伙规模越来越大、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的趋势。犯罪活动主要特点为:犯罪分子往往在外地开设银行账户,购买不记名手机卡、设计网页,然后向手机用户大量发送“中奖”、“出售廉价走私物品”等虚假短信。一旦有人与他们联系,便以代缴税金、邮费、保险费等名义,让受害人汇款,进行诈骗犯罪。锦州市公安部门也告知市民:一旦受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人们维权意识淡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上当受骗的手机用户大有人在,但受害人有的怕丢面子,有的怕报复,有的干脆觉得被骗金额比较少,没有必要“兴师动众”,也就没去投诉或者报案,有的人更不知道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市民郭先生曾上过当,或许他代表了现在不少人的想法:“我转发20条短信少了2元话费,让我怎么去找?这要花费我很大的精力。为了这点小事儿就上这儿上那儿,邻居们会认为我小心眼儿,会笑话我的。”记者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不了了之的心态,从小数额骗起,一点点积累,虽然不法分子骗钱的金额不大,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但由于上当受骗的人数较多,累计的金额也十分可观。
呼吁立法管制
  据记者了解,为了严厉打击那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有害短信,国内不少手机用户都呼吁实现短信立法管制。主张立法的手机用户鲁先生说,像这种诈骗行为,已经超过了普通意义上的行骗,他们不分地域,下手的对象包括孩子大人还有老人,已经是一个范围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广的群体。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有害短信危害极大,不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还扰乱了社会秩序,并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因此实现立法管制已经十分迫切。(end)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118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