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果醋饮料缘何叫好不叫座

2019-09-05 14: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炎热的夏季是饮料销售的高峰,但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有着近10年历史的果醋饮料销售却并不乐观。被专家认为有着广阔前景的果醋饮料为何不受消费者待见?●果醋饮料前景看好山东省济南果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曲延平向记者介绍说,醋富含有机酸及多种营养元
炎热的夏季是饮料销售的高峰,但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有着近10年历史的果醋饮料销售却并不乐观。被专家认为有着广阔前景的果醋饮料为何不受消费者“待见”?
●果醋饮料前景看好
山东省济南果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曲延平向记者介绍说,醋富含有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但因为传统食醋是由粮食发酵而成,口味单一、酸度过大,只能作调味品,不能直接饮用,所以消费市场受限。而果醋饮料是以果蔬原料或其浓缩汁为主要原料合理配伍发酵而成,具有食醋的防病功效与果汁的良好风味,酸甜适口,清香宜人,适于直接饮用。果醋饮料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软化血管、促进肌肤代谢、杀灭有害病菌、维持血液酸碱平衡、消食醒酒等功效。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饮料消费的多元化需求,新型果醋饮料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如今市场上有以苹果、梨、山楂、柿子等为原料的多种果醋饮料。
曲延平说,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果醋饮料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饮品,早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市场非常成熟,果醋饮料消费逐年增加,已占到醋类消费总量的50%。目前日本年人均醋类消费是1.8千克,美国为1.4千克,而我国醋类的人均年消费量仅为0.2千克,仅相当于日本的1/9,美国的1/7。
不少专家认为,果醋产业有望成为食品行业新的增长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研究所邢志利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乔勇进研究员都认为,我国的水果资源虽十分丰富,但加工转化能力较低,水果由于生产季节的原因,往往是淡季太少,而旺季太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充分利用水果资源开发果醋饮料产品的生产,发展与推广果醋酿造技术,不仅为缓解鲜果滞销和果品资源的加工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还可以繁荣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部分解决了鲜果的销售问题。
●零售状况不理想
当下天气炎热,正是各种饮料销售的黄金时节,然而记者在北京市的“好邻居”、“7—11”等一些便利店的饮料专区,都没有发现果醋饮料的身影。占据货架主流的依然是各种茶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一家便利店的售货员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原先卖过几种牌子的苹果醋饮料,但是卖得不好,后来就不进货了。”
在走访了一些小的便利店后,记者又走访北京多家大超市如欧尚、沃尔玛、超市发等后发现,这些地方倒确实有果醋饮料销售,但往往被摆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而在货架上明显位置摆放的仍然是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记者在位于北京市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的欧尚超市内饮料区逗留约30分钟,期间有不少顾客选购饮料,不过果醋饮料一瓶也没售出。在北京超市发玉海园店,记者发现摆放果醋饮料的货架处于拐角处,记者随手拿起一瓶果醋发现上面竟有一层薄的灰尘。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因为果醋饮料的销售并不理想,所以常常被摆放在货架的顶部或底部。北京沃尔玛超市宣武门店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说:“还是碳酸类饮料、果汁类、茶饮料销售比较好,主打保健型的和功能型的果醋饮料销量差许多。”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果醋并不是一个新产品,但是了解并愿意主动消费果醋饮料品的人却并不是很多,而口味欠佳也成了许多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家住西单的已经退休的王女士这样告诉记者:“我品尝过苹果醋,醋味太浓了,果味儿少一点儿,如果口感再好一些儿,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群体可能会接受。
●诸多因素制约发展
高价格让果醋远离大众消费。记者发现,果醋饮料的价格比普通饮料高出许多。如338毫升的原创牌无糖苹果醋售价6.8元;750毫升的绿杰牌苹果醋售价为22.8元;200毫升的汇源牌苹果醋售价为5.9元;相对便宜的是宽牌真橙果醋饮料,480毫升售价6.9元。与500毫升只卖二三元的茶饮料,1250毫升仅卖5元左右的碳酸饮料相比,果醋饮料定位在了“贵族”的行列。记者还看到不少果醋饮料都选择了高档的磨砂玻璃瓶包装。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刘先生这样告诉记者:“我每次去超市时总都会买几瓶饮料回来,如可乐和茶饮料等,但我几乎很少买果醋饮料,我总觉得太贵了。”[page]
记者还了解到,很多宾馆饭店的酒水饮料储藏柜及餐桌上都摆上了这种新型的饮料。在某酒店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酒楼,果醋饮料比在超市卖得更贵,一般都卖到30元左右一瓶,但是利润也很高,一瓶就能赚10-15元左右。“自己掏腰包吃饭的很少点,一般点果醋的都是年轻人,图个新鲜。”
不少消费者认为一些果醋产品宣传有夸大成分。记者发现,有的果醋饮料在超市货架上,都是和保健品放在一起,由于在产品推广中过分强化保健概念,给消费者造成了一些误解。在一家果醋生产企业的网站宣传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某果醋以其色泽如琥珀,酸甜爽口、解酒护胃、滋补养身、养容美颜、减肥降脂,深受商务、政务等社会高端消费群体的追捧”。
据了解,天津的某公司早在2000年就研制出了一种果醋饮料,这一产品主要是采用苹果、草莓为原料,通过榨取水果中的原汁,并进行深层醋酸发酵酿制而成。该公司认为如果能第一个占领这个新兴市场,靠着“营养保健”这块金字招牌,一定会在市场上一炮打红。然而,产品真正推出后,企业辛苦挖掘的“健康概念”,许多消费者并不买账。
像许多概念性、功能性饮料一样,果醋饮料在宣传概念时,由于缺乏客观的标准和判断尺度,造成了许多消费者认知模糊,最终导致不愿意轻易尝试产品。热衷于减肥的张小姐说:“果醋饮料真的能减肥降脂吗?我看了很多广告后买来喝但没什么作用,可能就是为了宣传,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后来就不买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果醋市场目前之所以做不大,跟其始终没有跳出保健饮料的框子有很大关系。果醋企业大肆宣扬其产品对减肥有好处,经常饮用,还能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抑制皮肤老化,还能解酒防醉,把一个普通的饮料当成了保健品来卖,影响了普通消费者对果醋饮料的亲近感。如果把果醋饮料定为保健品,那与其他大众饮料相比,它就是饮料行业中的小众产品,销量自然会受到影响。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李桂华指出,软饮料制造业是食品行业中快速增长的子行业之一,市场竞争正从“渠道战”和“价格战”升级到产品的创新与品牌竞争上。但是,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推出新产品时,如果企业只是单纯炒作概念,缺乏充分调研和整体营销,那新产品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此外标准缺失也是限制果醋发展的问题之一。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果醋饮料的企业,包括酒厂、食品厂、饮料厂、调料厂,大大小小有近千家。虽然品牌众多,但缺少真正的大品牌。市场上的各种果醋饮料在口味、风格、质量上,更是千差万别。业内专家认为,这主要跟果醋饮料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的行业标准,厂家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有着重要关系。
现在的果醋饮料大体可分为“酿造果醋”和“勾兑果醋”两种,一些大型的果醋生产企业,如汇源、华邦等,强调自己生产的是“酿造果醋”,即用新鲜水果通过生物发酵后酿成的果醋。与酿造果醋相比,勾兑果醋的生产工艺则简单得多:只是把普通食醋与果汁经过简单勾兑而成,如北京某公司推出的果醋,就明确标明自己的产品是以果汁、蜂蜜和纯粮酿造的白醋为主要原料生产的。
一些业内人士坦言,果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厂商心里没数,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害怕买到让自己闹心的产品,这也是消费者不愿轻易尝试果醋饮料的原因之一。“果醋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啊?我去超市买的时候,售货员有的说酿造果醋好,有的说勾兑果醋好?到底什么样的好呢?”消费者张女士发出了这样的疑问。[page]
值得期待的是,去年底中国第一大果汁饮料生产商汇源集团在高调进军果醋市场的同时,公开表明要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制定果醋饮料的统一标准,但愿这一标准能够早日出台,果醋饮料行业能够早日告别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的局面。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46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