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无“卡”之卡

2019-10-19 21: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近来,市民有关银行卡的投诉趋多,究其根源是银行卡发放已无“卡”矣。对一些银行来说,银行卡发放多多益善,先前“卡人”的授信审核一笔掠过,推崇透支消费造成社会“负

近来,市民有关银行卡的投诉趋多,究其根源是银行卡发放已无“卡”矣。对一些银行来说,银行卡发放多多益善,先前“卡人”的授信审核一笔掠过,推崇透支消费造成社会“负翁”好似与其无关。

无“卡”设防,造成乱象频生。有街头拉人发卡者,不管张三李四,只管塞出几张;尚属“啃老”阶段的毛头青年,拿到“天上掉下来”的银行卡猛刷一通,父母只能勒紧裤腰带还债;一些学生族入了“卡套”,一旦无力还款,发卡方向其父母追偿……

银行卡提倡的是信用消费,但滥发无“卡”之卡,信用消费往往变味成超前消费、恶意消费。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今天花明天的钱,体现的是一种自信。但如果推而广之,甚至发展到人人都学会“今天花明天的钱”,有可能带来一场经济灾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根源之一就在于超前的消费价值观。不储蓄的美国人,高消费是建立在向未来借钱的基础上。未来的钱不够用,就向世界或世界的未来“借”,一旦出问题“债多不愁”,倒是那些没过上超前消费好日子的其他国家居民苦着脸一起来还债。

而今,美国人也开始反思,正考虑出台大学生信用卡管理条例,主要是向不守规矩的银行“问罪”。按老美的思路,假如有人欠下重债,完全可以倒过来控告银行的优惠送卡条件害人。在他们看来,无“卡”之卡造成社会问题主要有两大罪源:一是银行有钱人有错,有耍花招欺骗控制力低下者入“套”之嫌;二是政府有权官员有错,没有负起保护国民的责任。

个人问题多了,就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对滥发银行卡的质疑,本意就在于此。真心希望无“卡”之卡,能在不远的将来无疾而终。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771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