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参与促销防“返券”钓空钱包

2014-04-11 17: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购物要熟悉安全通道蔡女士在商场购物时被玻璃门撞破了头,而商场对赔偿问题迟迟不予解决,蔡女士只得向消协投诉维权。市消协在此提醒消费者:节日消费场所人流密集,消费者更需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如在...

  购物要熟悉“安全通道

  蔡女士在商场购物时被玻璃门撞破了头,而商场对赔偿问题迟迟不予解决,蔡女士只得向消协投诉维权。市消协在此提醒消费者:节日消费场所人流密集,消费者更需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如在大型消费场所逗留时间较长,更要熟悉“安全通道”,以防万一。

  赴港购物应选 “诚信店”

  市消协还提醒赴港澳购物的消费者选择证照齐全、有经营资格、信誉良好的购物场所。同时提醒,在港购物时,建议选择到带有“优”和“正”字标志的商家;在澳购物时,建议选择有标注的“加盟商号”和“诚信店”。市消协网站“友情链接”处分别有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澳门消费者委员会网站,消费者也可从中了解更多港澳购物信息。

  就餐要警惕变质食品

  “两节”期间,食品消费将呈现高峰,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重点关注食品安全:外出就餐时,选择有营业执照的餐馆酒店,留心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味,菜谱是否明码标价;购买一般性食品时,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号等,少选购添加多种甜味剂、防腐剂、合成色素的食品;购买散装食品时,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购买进口食品时,检验是否有中文标注。凡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的进口食品,外包装皆有激光防伪的 “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

  小心“返券”诱饵

  每到节日来临,各类促销活动火爆,其中不乏商家借“促销”而制造的陷阱。有些商家将商品原价大大提高后再打折促销;有些商家以返券作购物诱饵,返券实则应用条件苛刻;有些商家以“三无产品”作为赠品搭售。对此,消费者须理性购物,货比三家;对赠品质量应检查清楚;参与购物抽奖活动前要问清规则; 接受免费服务前应了解具体的免费项目;切勿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莫因贪便宜而购买可有可无的商品。

  网购“先验货,再签收”

  近年来,节假日期间的网络购物投诉也明显增多。刘女士在网上购买月饼时,商家承诺24小时到货,可她联系商家却遭遇推诿拖延;崔先生在网上购买的某娱乐场所入场券却不允许进入。市消协提醒网购消费者:要选择大型购物网站,甄选信誉度高的卖家;注意物流时间,提早购买以保障准时到货;收货时“先验货,再签收”,尽量不要让别人代签收。

  消费后要保留好凭证

  无论在实体店还是网络上选购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消费者都须注意索取并保存凭证。消费凭证应包括商品或服务项目、数量、价格、经营主体名称等内容。

  消费者一旦发现遭遇价格欺诈或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除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外,应及时投诉维权。

  相关部门举报投诉电话如下:北京市发改委价格举报电话:12358;北京市工商局申诉举报电话:12315;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诉举报电话:12365;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96315。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194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