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外资在华收购偏向哪个领域

2012-11-09 14: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外商投资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外商投资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中国消费市场上,外资企业、特别是西方企业在单个企业实力、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多年来精心树立的品牌形象更是高大,令许多中国消费者倾囊追捧。而且,只要中国尚未全面完成赶超西方,西方品牌形象的优势就不会消失。

  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雀巢收购徐福记,百胜收购小肥羊……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接连出手收购,必然引起广泛的关注。那么,外资在华收购更偏向于哪个领域?

  在理论上,外资在华并购首要的关注点,是中国的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尽管中国政府规定的战略性产业预期收益甚高,但由于这方面的市场准入政策相应要严格得多,外资不会有多少兴趣在中国政府的限制规定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即使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也只能做长线布局,寄希望于多年之后中国政策放宽。

  除了共同关注中国政府的市场准入管理规定之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类外资在华并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收购标的是否契合自己的业务导向,希望收购项目能与自己的既有业务形成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后者则更多地关注退出通道和退出的回报,相应地更注重有无资本市场上可供炒作的题材。不过,作为收购方的产业资本很多是上市公司,大型收购项目的收购方中,上市公司更多,他们收购的资金很多依靠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即使收购方不是上市公司,其资金来源也可能是注重未来从资本市场退出的私募机构投资者,所以,越来越多的产业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有无资本市场上可供炒作的题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界限趋向模糊。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中国国内消费品正在成为外资在华并购的侧重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消费市场绝对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增长速度又是全世界经济大国之最,预期增长潜力更为可观。

  在中国消费市场上,外资企业、特别是西方企业在单个企业实力、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多年来精心树立的品牌形象更是高大,令许多中国消费者倾囊追捧。而且,只要中国尚未全面完成赶超西方,西方品牌形象的优势就不会消失。

  挟此优势,西方消费品企业有能力在中国市场开展较多的并购;也正由于看到了这一点,资本市场投资者普遍乐于追捧“优势西方企业开拓中国消费市场”的概念,使得这些西方企业(包括一部分香港企业)得以借此概念从资本市场获得巨额融资,增强了他们在中国国内市场收购的能力。

  去年以来,从普拉达(Prada)、新秀丽(Samsonite)、蔻驰(Coach)之类海外奢侈品牌,到周大福这样的中高档珠宝连锁店,境外拿中国消费需求做噱头筹备上市的公司已有15~30家,而且几乎每家企业计划的筹资金额都相当可观,动辄上十亿美元上百亿港元,所有这些公司都把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增长预期作为最大卖点,实缘于此。而他们所得融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迟或早会转为在中国市场上收购兼并的资金。[page]

  在日用消费行业,市场进入的门槛较低,垄断不易,也不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外资并购获准的几率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外资企业和海外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估值中泡沫成分较高,有可能埋下这些公司未来遭遇冲击的隐患。

外商投资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87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外商投资律师团,我在外商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