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外资不适应?

2019-01-09 07: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外商投资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外商投资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超国民待遇”的取消对于整个竞争市场而言是更加公平了,对于任何致力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来说,都不应苛刻东道国对其的优惠政策保持不变,而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中国欧盟商会5月25日发布的《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1》显示,在华欧洲企业2010年整体增长强劲,但对监管环境的担忧也呈上升趋势。那些认为中国外企政策愈发具有歧视性的欧洲企业在比例上不断提高。

  据外媒报道,调查中有43%的在中国内地设有办事处的欧洲企业认为,过去两年中国的监管做法就公正性而言有所下降。它们说,中国政府更偏袒本国企业,给那些企业更好的税收优惠和融资机会。在去年这个比例仅为33%。

  “中国现在对外资的利用和依赖较以前大得多,不可能排斥外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说。他认为,外企如此大的反应,恐怕是由于失去了“超国民待遇”,外企们不大适应新的身份。

  2007年我国出台了“两税合一”政策,结束了外企的“超国民待遇”。2011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一系列举动让外资认为,中国政策在收紧,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不像原先那么通畅,遭遇阻力会有所增加。

  “政府采购优先本土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外企的不满。”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表示.但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独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些国家甚至出台政策明确表示,将率先采购本土产品。

  “‘超国民待遇’的取消对于整个竞争市场而言是更加公平了,对于任何致力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来说,都不应苛刻东道国对其的优惠政策保持不变,而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实力。”白朋鸣说。

  中国坚持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江涌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在某些方面做了纠偏,取消了外企的一些优惠和特权,但外资享受的优惠待遇仍然比本土企业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受访企业预计未来数年监管环境会继续恶化。20%的受访企业表示,政府针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已导致他们暂停新投资,减少或放缓现有投资计划、减少或暂停了在中国内地的现有投资。相比之下,不足15%的受访企业表示,政府政策已促使其加快了计划内投资的步伐,或在中国内地追加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表示,良好的商业环境对于保证欧洲企业持续对中国市场做贡献至关重要。“我们要求的不是优惠待遇,而是平等对待以及一个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欧洲企业对不公平竞争和监管环境的担忧不断上升,这使某些公司对中国提供公平机会市场的承诺和商业环境的长期吸引力产生了质疑。”[page]

  外资的表态却是值得警惕,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外资对我国而言还十分重要。那么,我国市场该如何维持作为欧洲企业在华经营和投资目的地的长期吸引力?

  白朋鸣建议,要改善市场环境关键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投资环境透明度,比如在公布裁定方面,详细地公布有条件批准和不予批准的条件;在实施新法规之前可沿袭出台草案的做法,使各利益相关方能够提出建议等。

  “中国市场的潜力较大,外商即使对中国投资环境抱怨连连,但也不会轻易放手这块大蛋糕。”白朋鸣说。

外商投资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42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外商投资律师团,我在外商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