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你怎么看待隐私权?

找法网官方整理
2012-12-26 18:45
导读: 中国公众的隐私意识到底有多强?中国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日前在全国7个城市就保护个人隐私权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表示出不同程度的
中国公众的隐私意识到底有多强?中国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日前在全国7个城市就保护个人隐私权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心。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隐私权曾被侵犯。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应有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和加强法律监督。

  隐私权受侵犯怎么办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电话进行,受访对象是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18岁至64岁普通市民。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53份。调查结果如下:

  当问及“您如何评价中国社会现阶段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情况”时,44.4%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有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意识,但做得不够”;35.9%的受访者认为“个人隐私权经常受侵犯,社会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意识很差”;13.8%的受访者认为“个人隐私权基本受到保护”;还有5.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不知道”。

  调查结果显示,4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隐私权曾经被他人侵犯过”,52.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隐私权“没有被侵犯过”,还有1.0%的受访者表示“记不清了”。当问及“隐私权受到侵犯后,您采取过哪些行为”时(此题为多选),在隐私权曾被侵犯过的受访者中,有44.3%的受访者说他们曾“表示愤怒,但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42.8%的受访者表示“虽然想过要投诉或者申诉,但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投诉而放弃维权”,22.5%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有13.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打电话或写信投诉”,5.8%的人则采取“通过法律途径申诉”的方式维权,还有3.7%的受访者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去侵犯对方隐私”的行为。

  为保护隐私权想点招儿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心。其中,26.9%的受访者表示“很担心”;24.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担心”;29.4%的受访者表示“有点担心”。表示“不担心”和“说不清”的受访者分别占17.1%和2.1%。具体来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担心的比例达90.6%,大专学历受访者担心的比例为85.3%,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担心比例为59.7%。

  在回答“当今中国社会,为了有效保护公民隐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这个问题时(答案为多选),有33.9%的受访者选择“制定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30.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法律监督”,有23.3%的受访者表示应“提高个人的隐私自我保护意识”,20.6%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政府监管”,17.3%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社会自律”,13.2%的受访者表示应“严惩非法泄露和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受访者提出的其他建议还包括:“建立国际通行的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法律”、“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信息网络”等。

  网络挑战隐私权

  此外,问及当今威胁个人隐私权的因素时,44.1%的受访者提到互联网。而对于“互联网注册时,很多网站要求网民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这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有66.2%的受访者认为“会”。当问及“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您怎么看”时,有35.3%的受访者认为“应出台规定进行控制”,34.1%的受访者认为“情况复杂,不应该一概而论”,11.5%的受访者则认为“这是网民的权利,不应该干涉”,还有6.1%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完全禁止”。[page]

  当问及“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会不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权”时,有68.9%的受访者认为“不会”。对于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手机实名制”,38.9%的受访者认为会威胁个人隐私。对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这个问题,56.7%的受访者认为“公众人物应享受与普通人同样的隐私权”,35.9%的受访者则认为“公众人物应该享有一定的隐私权,但要少于普通人的隐私权”。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健教授对这份民意调查结果表示认同。他认为,调查显示出中国公众隐私权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人在隐私被侵犯后不采取行动,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都凸现出立法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迫切需要。立法不仅要厘清隐私权的界线,也要规定遭侵犯后的补救措施与应对手段。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130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21年品牌 · 2分钟响应 · 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你怎么看待隐私权?
立即咨询
王律师 1分钟前解答了损害赔偿问题
你怎么看待隐私权?
3456 位律师在线解答中...
相关知识推荐
2分钟
响应时间
60分钟
沟通时长
99%
问题解决率
你怎么看待隐私权?
马上提问
3456 位律师在线解答中...
问题紧急?推荐在线咨询本地律师
平台律师团
推荐
服务 18.0万人·2分钟内响应
咨询我
还有疑问?推荐咨询专业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推荐
服务 16.0万人·2分钟内响应
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