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精神损害,应从哪些范围进行赔偿?

2013-08-23 11: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行政精神损害,应从哪些范围进行赔偿?从理论上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造成精神损害的,除了有法定豁免事由外,都应属于赔偿的范围。但如同《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只对有限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一样,行政机关也不能对所有的侵权行为都承担

  行政精神损害,应从哪些范围进行赔偿?

  从理论上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造成精神损害的,除了有法定豁免事由外,都应属于赔偿的范围。但如同《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只对有限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一样,行政机关也不能对所有的侵权行为都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因为将精神损害赔偿放大到所有的行政侵权行为,容易导致公民动辄以精神受到损失为由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这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会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借鉴我国民事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及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可在以下权利受到侵犯时请求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1.物质性人格权

  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生命健康权是承载人身权的基础性权利。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往往会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造成沉重的精神苦痛。因此,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的,除赔偿经济损失外还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金。新《国家赔偿法》第三条规定了可以引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五种行为,后三种行为便基本遵循了这个思路。

  2.精神性人格权

  包括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等。根据新《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承担精神损害赔偿,但该规定的适用存在如下问题:适用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受害人的人身自由权已经被侵犯,如果仅侵犯了受害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即使造成精神损害也不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对此,笔者建议最高人员法院制定相应司法解释的时候,进一步拓宽引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行政侵权行为类型,对行政机关侵犯公民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即便没有违法限制人身自由,也应包含在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之内。

  3.其他人身权

  这是一个兜底性条款,因为,随着人权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法律也在逐步扩大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规定该条款的目的,即是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在那些不属于上述权利范围内的其他人身权受到侵害而确实给相对人造成重大精神损害的情形下,灵活运用自由裁量权,判处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这一点,新的《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五款也做了类似规定。

  4.财产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洪律若十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对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侵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该规定实质上确立了对特定财产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很遗憾,新的《国家赔偿法》剔除了对行政机关侵犯公民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笔者认为,在侵权领域,不管侵权人是自然人还是国家行政机关,都应承担相同的赔偿责任,甚至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侵权人应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因为行政侵权不仅侵犯了单个个体的权利,更损害了现代法治政府的形象。因此,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对侵犯特定财产权的行政侵权行为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补充和纠正。[page]

  5.明确造成“严重后果”的参照标准

  新的《国家赔偿法》三十五条规定只有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下,才能适用精神损害赔偿,那么对于“严重后果”的构成标准,例如限制多长时间的人身自由、造成多少伤残等级的人身伤害才构成“严重后果”,这些都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和量化。但在量化“严重后果”的同时,亦要防止过于绝对,把那些没有达到量化标准但构成严重后果的侵权行为排除在精神损害赔偿之外,例如非法限制一位赶着去见母亲最后一面的公民的人身自由一小时,以致其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该侵权行为虽可能没达到构成严重后果的时间标准,但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心里伤害,亦要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编辑推荐:

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对精神损害事实如何认定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684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咨询一下律师,精神损害赔偿金范围包括哪些
你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做如下规定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条 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