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人生。
总有人质疑:'律师有案子接就不错了,为什么还要挑?收费高是不是看人下菜碟?'
但真相是——有些案件,我们不是'不想接',而是'不敢接'。
执业越久,越如履薄冰;经验越多,越懂得敬畏。
为什么我们宁可拒绝某些委托?因为糟糕的案件往往始于错误的开端——证据不足、当事人隐瞒、诉求偏离法律边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律师最怕选错案。一旦接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纠错成本远超想象。
以下这些案件,请务必慎接。毕竟,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委托人的利益,更是法律的底线,以及自己的职业生命。
1、当事人偏执的案子慎接
偏执的当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很难听进律师的中肯意见。在案件进程中,动不动这投诉那上访,会给律师带来很大的风险(律师不允许怂恿或参与支持当事人走非法律途径)。
另外,偏执的当事人情绪波动较大,过程中会给律师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某离婚案中,当事人因过度偏执多次威胁对方律师,导致案件被迫中止。这类案件不仅耗费精力,更可能将律师卷入不可控的舆论漩涡。
2、明确要包赢的案子慎接
这类案件慎接的问题不在案件本身,而在于客户的期待失控。当客户要求律师承诺100%胜诉时,本质上是逼律师做两难选择——要么违背职业伦理虚假承诺,要么注定让委托人失望。
法律不是魔法,律师不是法师,有些是存在败诉风险的案件,而客户期望值非常高,坚信只要花钱请律师必然翻盘。特别是一些二审再审案件,办理这类型的案件压力特别大,律师也很想取得好的效果,但毕竟法院不是自己家开的,还存在无法预知的裁判者的自由心证,以及一些不可控的隐形风险因素。
可以要求律师全力以赴,但律师自己绝不贩卖“必胜幻觉”。真正的专业,是管理预期,而非迎合幻想。
3、存在信任危机的案子慎接
这类当事人通常是自己搞不定,却又对谁都习惯指手画脚,要律师这么做又那么做,甚至给律师改诉状。这类当事人是所有律师同行都会遇到的,很难避免。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双方鸡同鸭讲,他们既需要律师的帮助,却又对律师充满质疑,喜欢深夜来电,信息轰炸,不懂尊重律师时间只为宣泄焦虑,这不是委托,而是消耗战。
要知道专业可以弥合认知差距,但无法填补信任鸿沟。真正的合作,是委托与托付,而非指挥与质疑。
4、成本不匹配的案件慎接
不少人觉得律师贵,动不动就几万的律师费。但有些案件比较复杂,需要各种调查取证,要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而客户基于各种因素考虑,只愿付较低的成本或前期费用,总结说就是成本不匹配,我们不搞低价竞争。
可偏偏有客户会说:“你不就写两份材料、出一次庭嘛,怎么就这么贵?”
律师不是廉价劳动力,团队运转需要成本,低价+高投入的案子,如果还要自掏腰包帮你维权,那律师还不如把时间放在陪家人、出去旅游上,似乎这样的人生性价比还更高些。
律师永远要记住一句话:低价竞争体现不了律师职业的价值,时间是律师最稀缺的资源,专业应当获得尊重,而非讨价还价。
5、涉嫌违法的案件不要接
实务中有很多委托人伪造证据,例如合同、借条、欠条、结算单等,试图通过诉讼的方式获取非法利益。又例如当事人已经被羁押,家属要通过律师会见获悉案件情况,以内外沟通,转移财产甚至串供、毁灭证据等。
如果律师提前知晓这样的情况,那就一定不要接。虽然这些案件在金钱回报上,可能诱惑巨大,收费方式上更不会有合法正规的限制。
但这种委托会给律师带来很大的职业风险,搞不好会把律师拖下水。在法律上来说,这些案子已经不在律师执业范围之内,一旦接受并做了之后,你也将再不是你,没必要为了一点律师费把自己弄进去。
综上,正是因为律师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所以更需要律师投入十二分的敬业、专业,一旦双向选择,建立了委托,就希望能彼此信任彼此支持,这才是律师愿意全力以赴的双向奔赴。
当然,我们也希望每个被拒绝的案件背后,都站着更值得守护的客户。当律师能够从容说出“对不起,这个案件我不适合代理”时,或许才是职业成熟的真正开端。
找法网,国内知名的法律信息咨询网站,业务已覆盖全国34个省,369个大中小城市,吸引25万+执业律师、1.2亿+公众注册,创造了每天超10万次的法律咨询服务。
找法网致力于与律师一起成长,为律师带来流量, 更将流量变为客户!从曝光到品牌塑造,从引流到转化,从案源拓展到成案技巧。
律师可以利用平台优质的资源、强大的品牌实力、稳定的流量,为自己树立专业的律师形象,提升知名度,扩大对用户群体影响力,以及增强公众对律师自己的认可度、信任度,助律师打造地区专业律师品牌形象的同时,提升网络营销的案源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