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手滑汇错款,不当得利应返还
赵昕煜
律师
响应时间 一小时内
已服务 131人
广东-深圳
合伙人律师

一不小心,家住长乐的高某“手滑”将万元钱款,汇错给了他人,要求返还,却遭遇对方“闭门羹”,无奈之下,将其诉至长乐法院,近日审结一起汇错款案件。


高某因曾向陈某汇款而在手机银行APP中留存了陈某的银行卡号与户名信息。

无巧不成书。2020年7月20日,高某欲向与陈某同名同姓且银行卡尾号相近的案外人汇款时,不慎将76500元款项汇给了陈某。

高某发现款项汇错后,与陈某协商返款无果,遂于2021年3月4日以陈某构成不当得利为由诉至长乐法院。

因本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案件承办法官遂于庭前通过电话与陈某取得联系。经过电话沟通,了解到陈某对收到高某转账的76500元没有异议,但因款项被花费殆尽,不愿还款。

考虑到双方对转款的事实没有异议,且陈某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其行为具有违法性的认知,承办法官多次耐心与陈某沟通,向其释法说理答疑,告知其行为构成不当得利,依法应返还。陈某明晰相关法律责任后,最终与高某达成和解协议并偿还款项,高某撤回起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关于不当得利的民间说法。而对于不当得利,我国《民法典》第985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本案中,陈某明知涉案标的物是不属于自己的钱款,在高某催要下仍不予以返还,是对他人财产权益的侵害,属于民法典中规定的不当得利,高某可依法要求陈某归还。而陈某作为得利人,在高某催讨后仍不还款,则可能转化为“恶意得利人”。

根据《民法典》第987条规定,高某不仅可以要求陈某还款还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诚实信用是每一个民事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我国《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不当利益不可取,诚实守信才能立身。在此,也特别提醒广大市民,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时,请在核对收款账户信息无误后,进行转账汇款。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展开全文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22年品牌 · 2分钟响应 · 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说说您遇到的问题...
立即咨询
王律师 1分钟前解答了婚姻家庭问题
办取保候审就能出来了吗
0人浏览
诈骗10万会怎么处罚
0人浏览
取保候审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0人浏览
要是被诈骗怎么办
0人浏览
诈骗的钱能被追回吗
0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