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苏义飞律师
安徽
从业17年 主任律师
39
好评人数
4406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
更新时间:2017-07-02

核心内容:刑法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过失犯罪主要集中于引起重大危害结果的领域。

  1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

  过失方法:

  (1)失火罪

  (2)过失决水罪

  (3)过失爆炸罪

  (4)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5)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代表重大法益的对象:

  (1)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2)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

  (3)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4)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5)过失损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

  重大安全职业中的过失:

  (1)重大飞行事故罪

  (2)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3)交通肇事罪

  (4)重大责任事放罪

  (5)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6)危险物品肇事罪

  (7)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8)育设 重大安全事故罪(9)消防责任事故罪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3)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1)过失致人死亡罪

  (2)过失致人重伤罪

  4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I)过失损毁文物罪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330条,以出现危险作为犯罪成立标准的过失犯罪)

  (3)传染病菌种种扩散罪

  (4)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332条,以出现危险作为犯罪成立标准的过失犯罪)

  (5)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

  (6)医疗事故罪

  (7)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5渎职:

  (1)玩忽职守罪

  (2)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4)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

  (5)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6)环境监管失职罪

  (7)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6军人违反职责:

  (1)擅离玩忽军事职守罪

  (2)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3)武器装备肇事罪

  7前后呼应的罪名:

  (1)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2) 玩忽职守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止失职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3)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环境监管失职罪

  (4) 传染病菌种种扩散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六)认识错误问题

  包括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①如将有罪行为误认为无罪行为 (在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缺乏认识,不成立故意犯罪,只成立过失犯罪);

  ②将无罪行为误认为有罪行为 (幻觉犯);

  ③罪行定性与处罚轻重的误认,一般不影响定性量刑。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包括对客体错误行为对象错误(构成要件之对象错误非构成要件之对象错误)手段或工具错误以及因果关系错误。对于前三者,基本上遵循这样的一条线索来处理:即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犯罪故意,如果有,则或者是犯罪既遂或者是犯罪未遂;如果没有犯罪故意,则或者是过失犯罪或者是意外事件;而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定性量刑。

  1具体事实认识错误:指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的误差没有超出同一个犯罪构成

  ①对象错误(客体没有错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例如,行为人本欲杀甲,黑夜里误将乙当作甲进行杀害。根据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而不只是保护特定的甲或者特定乙的生命,因此,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想杀人,而客观上又杀了人,那么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②打击(对象)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打击偏差,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根据法定符合说,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需要注意的是,法定符合说也面临着难题:行为人本欲杀甲,但因为行为差误,同时导致甲与乙死亡的,应如何处理? 法定符合说中的数故意说认为,行为人对甲与乙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本书赞成数故意说。但采取数故意说并不意味着成立数个故意杀人罪,因为只有一个行为,所以应按想象竞合犯以一罪论处。

  例如:张三想杀李四,向李四子弹穿过李四身体打死了站在李四身后的王五,李四重伤未死。对于王五的死亡,根据“法定符合说”,法律直接推定张三是间接故意。而不像“具体符合说”那样考虑主观上为过失。

  ③因果关系错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即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事前故意(德国学者Weber的概括的故意)与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

  狭义的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的故意用刀刺杀乙,使乙受伤,但乙为血友病患者,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再如,甲为了使乙溺死而将乙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乙摔死在井中。又如,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射击,乙为了避免子弹打中自己而后退,结果坠入悬崖而死亡。(因果关系错误不影响定性量刑,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

  事前的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第一行为),造成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迹,将乙扔至水中(第二行为),实际上乙是溺死于水中(事前故意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以故意犯罪的既遂论处。)

  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实际上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例如,甲准备使乙吃安眠药熟睡后将其绞死,但未待甲实施绞杀行为时,乙由于安眠药过量而死亡。再如,甲准备将乙的贵重物品搬至院墙外毁坏,但刚拿起贵重物品时,贵重物品从手中滑落而摔坏。要认定这种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第一行为时,是否已经着手实行,如果能得出肯定结论,则应认定为故意犯罪既遂,如果得出否定结论,则否认故意犯罪既遂。

2抽象事实认识错误:指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的误差超出了同一个犯罪构成

  ①对象错误(客体也错误),韩友谊直接称为“客体错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法益,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例如,行为人本欲盗窃一般财物,却误将支当作一般财物进行盗窃。这种认识错误超出了犯罪构成的范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盗窃财物)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盗窃支)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

  ②打击(客体)错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超出了同一犯罪构成。例如,行为人本欲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将乙身边价值近万元的宠物打死。同样,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杀人)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毁坏财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

  抽象事实认识错误的判定标准:法定符合说认为,不同犯罪构成之间的错误原则上阻却故意的成立或者仅成立故意犯罪未遂。例如,行为人本欲杀害宠物但实际上却致人死亡。根据法定符合说,行为人虽然具有毁坏财物的故意,但对人的死亡充其量是过失;如果故意毁坏财物罪不处罚未遂,那么,只能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反之,行为人本欲杀人但实际上却打中了他人身边的宠物。行为人具有杀人的故意与行为,行为也具有导致他人死亡的危险性,但客观上没有致人死亡;而过失毁坏财物不具有可罚性,故成立故意杀人未遂。法定符合说还认为,即使犯罪构成不同,但如果犯罪是同质的,那么,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故意既遂犯。

  本书赞成法定符合说,主张在主客观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详言之,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或仅根据行为的客观事实认定犯罪,而应在故意内容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如果重罪与轻罪同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例如,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却实际上盗窃了支时,行为人客观上虽然实施了盗窃支的行为,但主观上没有盗窃支的故意,该客观行为与主观故意没有统一起来,故不能认定为盗窃支罪;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的故意,也实施盗窃行为,支同时具有财产价值,因而可以评价为财物,于是,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相统一了,故应认定为盗窃罪。再如,行为人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误认为是遗忘物而据为已有。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实施的是盗窃行为,但主观上仅具有侵占遗忘物的故意,故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并没有统一起来;只有认定为侵占罪,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由此看来,对于抽象的事实错误(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从轻罪的主观认识或轻罪的客观事实出发,然后再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或主观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即如果主观认识是轻罪,而客观事实是重罪,则从主观认识出发,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如有,则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如果客观事实是轻罪,而主观认识是重罪,则从客观事实出发,判断有无与之相对应的主观事实;如有,则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但是,如果重罪处罚未遂犯,且重罪的未遂犯重于轻罪的既遂犯,则应以重罪的未遂犯论处。例如,甲故意向乙射击,但因为没有瞄准而导致丙轻伤。对此,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而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既遂。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苏义飞律师
您可以咨询苏义飞律师 一小时内
近期帮助 4406 人 | 安徽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