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周佩律师
湖南-长沙
从业9年 主办律师
24
好评人数
605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古今穿梭:透过讼师看律师
更新时间:2016-08-17

在跻身律师队伍,进入律师行业之前,笔者曾经拜访过许多民众,咨询他们对律师的直观感受,结果不难想象,评论褒贬不一,且负面或者说否定性的评价居多,更有甚者直接批评说律师就是帮着富人欺负穷人的!?面对这样的看法,不得不承认这其间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而从文化层面来考虑,又不得不提古代的讼师文化。不管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都有人曾一度认为讼师就是古代的律师,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律师和古代讼师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助讼有关的情况伊始,邓析公孙子龙等辩护士开始活跃于社会,因为有千百年来人们对讼师的贬义观念在其中,以致在清末民初正式出现律师这个职业后,由于历史变迁,职业行为的相似性导致人民对讼师的观念也随之转移到了律师身上。

1台前幕后的艰辛准备

古代讼师是擅长进行“白马非马”诡辩术的健讼之民。清代曾衍东的笔记小说《小豆棚》中记载有女讼师疙瘩老娘为人作状:“氏年十九,夫死无子,翁壮而鳃,叔大未娶。”仅十六字就收人一千六百金,人们自认这是不等价的高额收费,殊不知,在这寥寥数语的背后,是这些个讼师们埋头苦读诗书,并研习律文才有的成果。他们要绞尽脑汁让官员们在状山词海中提出兴趣来审断这些田土细故小事,同时又要保证自己不被官方权威所抓住,在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中讨生活。

再映射到现代的律师,尽管律师不似过去讼师那般被国权力所放逐,但其间所耗费的人力时间成本并不亚于古代讼师。在不知情者人眼中,律师行业是一个低成本高收入的上流社会职业,殊不知在成为一名合格,更确切一点来说是拿到律师执业证的法律人来说,在法学院苦读4年乃至7年是积累阶段,花上6个月乃至1的时间冲破司考大关是必经之途,好不容易拿到法律执业资格证后还须在律待上一年的时间一边打杂一边向前辈们讨实务操作能力,即便在期满后拿到律师执业资格证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律师不像公务员,有“皇粮”可以依靠,案源会成为新执业律师群体的新瓶颈。从这个角度来说,律师如同餐店的打工仔类似,无劳无得,有劳也不一定有得,这也是为什么律师这个行业人员变动极大的原因,多少人冲着高薪或对律师正义形象的向往而踏入这个行业,却又因最终经济来源不定或行业期冀的丧失而中途退场。

2社会定位的难以确定

在遥远的古中国,讼师在黑暗中被权利力的放逐者,无名无份,被官方打压不说,还被平头百姓所唾弃;在现代,律师们处在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边缘,无论多偏向哪一方都有可能招致非议或麻烦。有人认为律师是高大上的,属于上流社会的人物,也有人认为一旦与律师接触,意味着你离纠纷就不远了,当然也有人认为律师是帮助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圣斗士……

因为对给律师塑造的形象大看法不一,人们通常在事前不会想到要咨询律师,知道事故发生了,才想起律师来。其实律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当事人做事后的法律处理,更重要的是能起到事前的防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律师和中医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人,只是医生医的是人的身体健康问题,而律师治的是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但尽管是本质相同的一类人,人们对医生和律师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医生是纯洁的“白衣天使”,而律师却是构讼的“黑衣魔鬼”。

3职业评价的褒贬不一

在民众眼中,律师是口吐莲花口若悬河,能在法庭上雄辩滔滔,把死人说成活人,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样一群搅局者,也有的人民认为律师是正义的化身,是代表民众言所不能言,言所不敢言。

当换位思考,处在律师位置上,亲自感受这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谋取生活的群体生活时,相信也不会再有这么多“律师是为有钱人服务”“律师费太高”律师零成本”这样的观点出现。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