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刘彦玲律师
全国
从业1年 主办律师
12
好评人数
172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行诉法修改进入二审 告官不见官有望破解
更新时间:2014-08-28
唐山律师关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以下是唐山律师摘录的内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25日第二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其中新增规定有望破解这部“民告官”法律面临的“告官不见官”的尴尬。

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去年12月23日,该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次会议审议,成为23年多来对该法的首次“动刀”,涉及立案、审理、执行等多环节。

舆论对该法首次修正聚焦在政府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若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异地管辖,减少干预审判;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等方面。此次二审稿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

在可诉范围方面,原规定为“具体行政行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25日在向大会作说明时认为,当时用这一概念针对的是“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考虑是限定可诉范围。有专家提出,有的法院据此设定标准,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不予受理,客观上造成“立案难”。此次二审稿将“具体行政行为”统一修改为“行政行为”,解决这一问题。

行诉法是“民告官”的制度,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面临“告官不见官”的尴尬。有的案件只有律师代理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此次二审稿增加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根据原立法设计,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即不会成为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就会成为被告。有专家指出,实践中复议机关为了不当被告,维持原行政行为的现象比较普遍。李适时认为,这导致行政复议制度未能很好发挥作用。此次二审稿作出修改,明确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共同作为被告。

在一审稿中,“红头文件”等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法院“应当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对此,二审稿中改为,“应该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有意见认为,现行行诉法规定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行政机关明显不合理的行政行为,没有规定法院可以判决撤销,不利于解决行政争议。对此,二审稿在法院可以判决撤销的行政行为情形中,增加一项“明显不当的”情形。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刘彦玲律师
您可以咨询刘彦玲律师 一小时内
近期帮助 172 人 | 全国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