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2011年丽江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3万元
林金国
律师
响应时间 一小时内
已服务 57人
四川-攀枝花
主办律师
从业15年

2011年丽江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3万元

2011年,丽江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项目攻坚,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多种措施,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基层补贴力度,确保教育、卫生津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监督力度,努力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确保在岗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市城镇单位(不包括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口径下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541元,同比增长10.49%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队伍保持稳定,就业结构有所变化

2011年末,丽江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4767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255人,增长8.29%。其中:在岗职工87046人,与上年相比,增加6849人,增长8.54%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队伍稳定,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吸纳就业人员能力较强。2010年,国有、集体单位、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53572人、3990人、3720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31%28.96%10.9%

从行业分布看,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六大行业,分别是建筑业8051人、制造业8239人、采矿业10164人、教育15820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7334人、住宿餐饮业6270人。在这六大行业中,从业人数同比均增长。其中:建筑业增幅居首位,达24.09%,采矿业从业人员增幅居第二位,达20.19%,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分别增长1.42%4.29%2.27%5.33%。在六大行业之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从业人员呈上升趋势,分别同比增长2.46%48.61%3.09%9.86%3.17%4.59%0.87%10.57%45.6%18.8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从业人员略有下降,分别比去年减少2.97%0.85%。从就业结构的变化反射出人们就业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就业渠道的广泛性。

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持较快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破3万元

2011年,丽江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9.45亿元,同比增加5.27亿元,增长21.81%,其中集体单位增幅居首,增长47.97%,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分别增长16.98%28.34%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7.86亿元,同比增加4.75亿元,增长20.56%

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3万元

2011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2541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089元,增长10.4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6394元,同比增加3537元,增长10.76%;集体单位为39797元,比上年增加5461元,增长15.9%;其他经济单位26497元,比上年增加2765元,增长11.65%

2、平均工资行业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统计的19大行业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9个行业,比上年增加1个行业。居首位的仍然是金融业,为66979元,排在末位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14649元,两者相差52330元,差额比上年增加32541元,差距呈扩大趋势(详见下表)。

城镇单位分行业平均工资变化情况表

单位:元

2011

2010

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

排位

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

排位

金融业

66979

1

56007

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0297

2

42673

2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6095

7

34443

3

教育

37359

5

33905

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979

11

32270

5

房地产业

34779

8

31674

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1070

10

31432

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6119

6

31003

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8146

4

28944

9

批发和零售业

40370

3

28562

1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3085

9

28143

11

采矿业

28689

12

26916

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414

13

22896

13

制造业

22700

16

22782

14

农、林、牧、渔业、

25137

14

21082

15

建筑业

24793

15

20983

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308

18

19320

17

住宿和餐饮业

21484

17

17973

1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4649

19

17598

19

三、职工工资水平增长的主要原因

1、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根本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科学发展,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适时把握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43.59亿元,是2005年的2.38倍,GDP年均增长8.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80元,是2005年的2.19倍,年均增长7%。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快速增长。

2、国家正常的调资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因素之一

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升工资和津贴补贴的兑现拉动了工资水平增长。

3、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是前提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支付职工工资的能力不断增强,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快速增长;全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业持续快速增长,使该行业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大幅度增加,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工资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存在的问题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失业人员逐年增多。市人才交流中心数据显示全市2011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有4014人,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就业人员也不断增加,而能够满足就业的岗位十分有限,很多人处于待业或外出谋业状态。

2、低报酬人员仍占较大比重。在全市十九大行业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仅有9个行业(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占6个行业,企业单位占3个行业),而其他10个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均低于全市水平;

3、实行绩效工资的部分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上有失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劳动强度大,风险较高的一线职工在不公平待遇下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4、企业管理层与非管理层劳动报酬差距大。在企业单位中,管理层与非管理层劳动报酬的差距逐步扩大。普通一线职工处于弱势地位,而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往往达到普通工人的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并且差距随着近几年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转制增多而呈持续扩大的态势。

5、物价上涨过快,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导致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较慢,职工消费压力加大。

五、增加城镇单位职工收入的对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收入的根本保证

职工收入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是关系民计民生的大问题。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是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增加职工收入的根本保证。

2、完善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控制度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规范、监督、指导和调节作用,建立企业市场化的工资机制,规范企业工资收入的分配关系,使企业的工资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的提高保持同步。

3、在扩大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就业总量与职工收入的同步增长

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实施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吸纳社会就业人员,减少下岗职工,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出台提高职工收入的增资政策;规范劳动报酬的发放,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督促和监管企业严格执行,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步理顺分配关系,逐步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4、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我市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工资“平均数”掩盖了职工收入的矛盾。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是缩小整个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行业差距过大不利于改革、发展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职工工资结构可以看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所有制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且有继续扩大之势。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是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要有效缓解收入的差距扩大,就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力消除收入差距中的不合理因素,加强对高收入行业的收入调节和对低收入行业的补贴,以减小行业间收入差异,不仅仅要从规范的工资收入抓起,而更多的从高福利、高奖金等方面入手,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效挂钩办法对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使不同行业间工资收入保持合理的差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政策的落实工作,使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断增长,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2年丽江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展开全文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22年品牌 · 2分钟响应 · 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说说您遇到的问题...
立即咨询
王律师 1分钟前解答了婚姻家庭问题
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
0人浏览
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
0人浏览
工伤认定询问笔录
0人浏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无证房产依据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函》的通知
0人浏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0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