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漠个人就是蔑视法律。
人权加法治等于民主,尊重个人权利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任何人想要生存,都离不开占有一定量的私有财产。有些人对财产满怀深深的傲慢和偏见,但却心仪之而口非之。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犹如大梦初醒,因好货逐利而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大有人在,真正轻利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已是凤毛麟角。
鹰与狼为猎物而互相厮杀,猫与狗为骨头而争抢不休,是因为它们只有原始兽性,凡能靠武力攫取得到,便认定属于自己。人类的法制文明史是建立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理念基础上的,由此而来的是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正是这样的法治精神,再加上市场经济原则,才使现代文明成为可能。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中,一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知识产权一样,都属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范畴。
一个理想国度,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应受到同等对待。一个先进国家,私有财产必须受到相应重视。一个理性的国家,就应对所有的财产都给予同等保护。
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在仍存在着以国家或者政府名义不法占用、无偿征用甚至剥夺私有财产的侵权行为。
个体享有的权利越多,意味着社会民主与开放的程度愈为加深。一定的私有财产,至少是生活资料的私有,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正如古罗马法著名学者保罗所说,法律是“公正和善良的东西”。在市场经济法律中环境中,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法律准则绝不可能是正确,绝不能代表正义,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碰壁。市场经济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观念:法律应当是公平正义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和武器。
专家研究认为,私有财产已成为中国财富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研究中国资本结构后发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国家资本总量31%,个体私营企业占38%;国有资产只占资本所有权结构比例的26%,居民个人则拥有57%,其中资本要素的收入有22%流向了居民个人。从金融资产来看,政府、企业、住户金融资产持有量增长幅度分别是1980年的82倍、236倍、130倍,占国内金融资产比重分别为18.6%、31.7%、49.7%。其中居民拥有了大部分金融资产,而且都是净资产。研究表明,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有30%左右的城市居民拥有近80%的居民金融资产,其中近一半又被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这构成了现阶段中国财富存有量的基本特点。可见,我国所有权的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所有的私有财产已经成为全社会资本总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说,私有产权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讲,是近代经济增长的原因。财产私有制度明确规定了每个人的专属权,为这种专属权提供保护,它划定创新者的利益界线,从而产生有效激励,充分调动了社会成员更有效地使用资源的积极性。一旦社会资源能充分投入到发明和创新活动之中,技术创新便不可遏止,并最终导致经济革命。
摒弃对私有财产权的种种\"傲慢与偏见\",就要赋予私有财产权\"正房\"的身份和平等的地位。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一个人坦荡磊落享受生活的权利。或许爱之愈切,责之愈深,总有人把私有财产权当作万恶之源而必欲将之连根铲除。但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所有,意味着个人在社会范围内自治的正当性与生命的自由发展。取消了财产权,势必使人类遁回原始蒙昧时代。
作为法律人,我们怀着这样一个良善的愿景并乐观地相信:我国未来的法治将散播和延续公正、良善、友爱,它会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力量,作为经世济用的纲领,作为寄托一个民族无限梦想的伟大工具,它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无限的激情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