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丈夫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小三,原配在情感受伤的同时,财产权益也受到损害。不过,法律赋予了原配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只要依照正确的法律程序,就有很大机会追回这笔财产。
首先,确认赠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 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2. 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3. 知识产权的收益;
4. 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如果丈夫赠与小三的财产属于上述范围,那么未经原配同意的赠与行为通常是无效的。比如,丈夫用婚后工资给小三购置房产、车辆,或者频繁转账大额金钱,这些都可能侵犯了原配的财产权益。
全面收集证据
在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后,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原配需要收集能够证明丈夫赠与小三财产的相关证据,常见的证据类型包括:
1. 转账记录:银行转账流水、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截图等,这些可以清晰显示资金的流向和金额,是最直接的赠与证据。查看丈夫手机相关支付软件账单时,注意要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因不当手段获取证据导致证据无效。比如,可以在丈夫同意配合维权的情况下,一起查看并留存转账记录 。
2. 聊天记录:丈夫与小三的微信、短信聊天记录,内容涉及赠与财物的意图、细节等。如果聊天记录中有关于感情关系的亲昵表述,还能辅助证明赠与行为是基于不正当关系作出,进一步增强证据的效力 。
3. 通话录音:若原配与丈夫或小三就赠与财产一事进行过沟通,通话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录音时要明确表明双方身份,清晰记录谈话内容,并且确保录音的合法性,一般来说,在自己参与的合法对话中进行录音是可以作为有效证据的 。
4. 证人证言:知晓丈夫与小三关系及赠与行为的证人,如邻居、朋友、同事等的证言也能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但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相对较弱,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共同使用 。
5. 赠与协议或相关文件:如果存在丈夫与小三之间关于赠与财产的书面协议,那无疑是非常关键的证据。
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被告:将丈夫列为共同被告,虽然丈夫可能不希望返还财产,但他是赠与行为的实施者,作为共同被告有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同时,明确小三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对于顺利立案和后续送达法律文书至关重要。若无法获取小三的身份证号,可通过律师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凭借调查令到相关部门查询 。
2. 准备诉讼材料:除了前面收集的证据外,还需要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明确诉讼请求,即要求小三返还的具体财产金额或财物;陈述事实与理由,详细说明丈夫与小三的关系、赠与行为的发生过程、对夫妻共同财产权益的损害等 。
3. 遵循诉讼程序: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交材料、参加庭审。庭审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证据,合理阐述观点,听从法官指挥。若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建议聘请专业律师代理诉讼,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
特殊情况的处理
1. 赠与财产已被处分:如果小三已经将受赠的财产再次转让给他人,原配仍有权要求小三返还相应的财产价值。若第三人是善意取得(即不知道该财产是丈夫无权处分赠与给小三的,且支付了合理对价并完成了法定的物权变动手续),则原配可能无法向第三人追回财产,但可以要求小三赔偿相应损失 。
2. 诉讼时效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原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丈夫的赠与行为之日起计算。因此,原配发现赠与行为后应及时采取行动,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
发现丈夫给小三钱财,原配要冷静应对,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依法依规收集证据、处理纠纷,相信法律会给予公正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