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几种情况
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情况包括:
1.法定生效条件尚未成就。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某些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这类手续是合同生效的法定特别要件。在合同成立后,若这些法定手续尚未完成,合同则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2.约定生效条件未成就。
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生效条件,即附条件的合同。这类合同在条件成就时才会生效。在合同成立后,若当事人约定的生效条件尚未成就,合同同样尚未发生法律效力。
3.约定生效期限未届至。
与附条件的合同类似,合同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的生效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这类合同在期限届至时才会生效,若当事人约定的生效期限尚未届至,合同同样处于未生效状态。
二、
合同成立未生效有何特征
合同成立未生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已经经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当事人之间已经建立了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由于法定或约定的生效特别要件尚未成就,合同尚不能发生当事人缔约时预期的法律效力。
2.当事人对合同约定的权利享有期待权,同时负有等待生效期限届至、生效条件成就的消极不作为义务,或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积极作为义务。
3.在生效的特别要件成就前,合同的效力处于停止状态。除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外,由于生效的法定或约定的特别要件能否成就具有不确定性,合同能否生效也具有不确定性。
4.在合同成立未生效的情境中,对于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经批准或登记才能生效的情形,这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缔约过失责任原则的创新,扩大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
三、
合同生效需要哪些要件
找法网提醒,合同生效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这是法律对合同主体资格的一种规定。
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非自然人。非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主要考察其是否具备行为能力;而自然人作为合同主体,其合同行为能力的有无应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的状况来确定。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这是合同有效的另一个关键要件。
意思表示真实意味着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所作的要约和承诺都是自己独立且真实意志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行为人的意志应与其外在表现相符。
3.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合同生效要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合同若缺乏合法性,则无法补救,只能被视为无效。合同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包括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两个方面都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