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核实事实
在决定停职前,公司应对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调查过程应公平公正,避免偏袒或单方面认定。停职原因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如旷工、失职、泄露商业秘密、造成公司严重损失等。b涉嫌违法或犯罪行为:如员工涉及刑事案件,可能影响公司正常运营。c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职:如医疗期满后仍无法返岗工作。d其他合法理由:如公司内部调查期间暂停其职务。
2、通知员工
吴丁亚律师提醒您,向员工发出书面停职通知,明确说明停职的原因、期限及后续处理方式。
通知内容应清晰、准确,避免模糊表述。
3、听取员工陈述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公司在对员工作出重大处分(如停职)前,应当听取员工的申辩意见。
员工有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或提供反证。
4、决定是否正式停职
经过调查和听取陈述后,如果确认员工的行为符合停职条件,则可以依据有效规章制度正式作出停职决定,或者签署停职期间待遇协议。
如果事实不成立,应及时撤销停职决定并向员工道歉。
5、停职期间待遇安排
吴丁亚律师提醒您,根据具体情况,停职期间的薪资发放需符合法律规定。具体参考《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七条 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国家或者本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考勤管理
a因员工过错导致停职(如严重违纪)
如果员工因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而被停职,且停职期间不需要到岗工作,则通常不需要进行考勤。
b因公司内部调查导致停职
如果停职是为了配合公司内部调查,且员工仍需保持待命状态或完成某些任务,则可能需要进行考勤。例如:要求员工每天到指定地点报到,或通过线上打卡的方式记录出勤。
c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停职
如果员工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如工伤医疗期)无法正常履职,停职期间的考勤应按照病假或医疗期的相关规定执行。这种情况下,员工一般不需要打卡,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如医院诊断证明)。
d协商一致的停职安排
如果停职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如员工主动申请停薪留职),则考勤安排应以双方协议为准。如果协议中约定员工无需出勤,则无需进行考勤;如果约定员工需完成部分工作,则需按约定记录考勤。
7、后续处理
停职结束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岗位、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
若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如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