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合同未履行纠纷怎么办
合同未履行纠纷如下解决:
1.当事人可以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催告对方履行合同来尝试解决,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或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若双方协商无果,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即向法院提起诉讼或根据合同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收集违约证据、准备起诉书并前往对方所在地法院起诉是关键的步骤,一旦法院立案,将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最终作出判决。
二、
合同未履行有哪些法律后果
合同未履行的法律后果依据其原因不同而有所区别。
1.若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履行不能,债务人将免除履行债务的义务,但债权人可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债务人还需承担因履行不能而产生的其他法律责任。
2.若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履行不能,债务人同样免除履行义务且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在双务合同中,债权人需免除对待给付义务,已完成的给付可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
3.若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履行不能,则债权人享有代位请求权。
(1)合同双方若对履行不能情形有约定,则按约定处理;
(2)若无约定,则需根据具体原因判断,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履行不能,合同当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权;
(3)若非不可抗力原因,守约方可在解除合同的同时追究对方违约责任。
三、
合同未履行能否请求损害赔偿
当合同未履行时,受损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一权利基于合同的违约行为,即当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因其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1.损害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1)直接损失是指因违约行为直接导致的财产损失,如货物毁损、运费损失等;
(2)间接损失则是指因违约行为而可能获得的利益损失,如利润减少、商业机会丧失等。
2.在请求损害赔偿时,受损方需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损失的存在及与违约行为的因果关系。
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损害赔偿的数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