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入职不签劳动合同不正常且违法。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订立书面合同,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如支付双倍工资。
一、
入职不签劳动合同正常吗
入职不签劳动合同是不正常的,且是违法的行为。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需承担法律责任,即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明确指出了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和未签合同的法律后果,因此,入职不签劳动合同绝非正常情况。
二、
入职不签劳动合同有何后果
找法网提醒,入职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1.用人单位需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责任,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法明确约定劳动者的试用期,这不仅增加了用人风险,还可能因试用期期间的额外支出而加重负担。
3.未签劳动合同使得员工流动性增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尤其是关键岗位如技术人员,其突然离职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4.未签劳动合同还可能导致企业难以保护商业秘密和进行竞业限制,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
入职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补偿
对于入职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经济补偿和支付双倍工资。
1.经济补偿的金额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确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而双倍工资的支付则从劳动者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最长不超过12个月,支付时需减去公司已支付的工资部分。
这样的补偿机制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