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崔克龙律师
吉林省-延边州
从业10年 主任律师
5
好评人数
81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
更新时间:2022-06-07

摘 要 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对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家庭原因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从家庭的源头 上杜绝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很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 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关键词 家庭 青少年犯罪 家庭原因

从古至今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一、家庭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家庭及青少年概念 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认为家庭是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的 团体。《张氏心理学xx》认为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女性约自 12 岁 到 21 岁之间,男性约自 13 岁到 22 岁之间。王焕琛、科华葳认为 12-18 岁称为少年,18-25 岁则称为青年。

(二)家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 在青少年最初的生活群体中,家庭成员是其接触最多的群 体。其一言一行都是在其他家庭成员的密切注视下进行的,当其 心理异常、行为不当或越轨时,家庭成员就会觉察和发现,为其指 出,促使其及时改正。家庭的功效的能否正常发挥,影响着青少 年人格的正常发育,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不完整 2012 年第一季度吉林省延边地区青少年犯罪起诉案件共 20 件,其中 11 件属于因家庭结构不完整引起的盗窃、抢劫犯罪。 1.父母离异或分居 父母的离异或分居,家庭的破裂,生活的孤单,往往给孩子的 心灵造成深深的创伤。为寻找感情方面的慰藉,他们往往求助于 外界。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自制能力不强,更容易被社 会不法分子所利用。 2.父母再婚 父母离婚后,多数都会重新组建家庭。由于没有血缘关系, 继父继母往往对孩子不冷不热,甚至感觉孩子是他们生活的障碍 和家庭不和睦的因素,对孩子施以冷眼,甚至是冷酷的打骂和虐 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认知迷茫了,一旦离家出走受到外界 的不良影响,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唆使,极易导致违法犯罪悲 剧的发生。 3.父母去世 对于失去父母未被别人收养的孩子来说,他们精神上痛苦, 生活无保障,经济无来源,缺少足够的温暖。有的孩子被人收养, 但由于没有血缘关系,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缺乏感情基础,收养人往往无心教育或因收养人自身原因而没有能力去教育被收 养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情绪低落,产生多疑、孤僻、感情冷漠 和玩世不恭等心理缺陷,一旦遇到不良诱惑,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家庭教育方法失当 科学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而不良的教 育方式却十分有害,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1.过于溺爱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很多家长对子女 宠爱有加,视子女如珍宝,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任性, 为所欲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评判是非和道德判断 的能力。这种纵容的做法,使的孩子出了家门犹如被放飞的鸟 儿,无法无天,无法控制,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放任不管 有些家长错误地把对子女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只是一味的 为子女提供一个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他一概不闻不问,或交 给保姆管教,孩子一旦遇上有不良习惯的同学、社会青少年或者 行为不端的保姆,极容易学坏。 3.盲目施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愿望。这样的 父母往往对子女要求过严,对孩子怀有较高的期望值,总是认为 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凡事都要比别人的孩子做的好。但同时又 不知如何去引导,爱变得畸形,恨铁不成钢的他们只重管束、过度 施压,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内心压抑、苦闷,产生逆反心理。 4.父母双方教育意见不统一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之间往往产生分歧,往往一方过于 严厉,一方过于溺爱。其结果是为子女提供了错误的避难所和为 自己行为辩解的借口,这种不良的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养成恶习, 形成不良品质和不良文化心理结构,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 个重要原因。

(三)孩子从小缺少关爱 1.工作偏执狂 有的家庭忙于官场上的繁杂事务或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 孩子的成长,忽视了跟孩子的交流,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压力的 弱化或性格的不健全。如延边多数家长去韩国打工,挣的钱挺

多,家庭也很富裕,但造成了家庭空巢现象,孩子缺少管教和交 流,很多孩子在空虚寂寞的时候,选择去网吧、酒吧甚至是娱乐场 所去消遣。 2.家庭暴力 有统计表明,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经 常对子女实施暴力。而专家指出,即使没有受到殴打,见到家庭 暴力的孩子所受的伤害同样严重。他们会性情忧郁,变得懦弱或 残暴,学习成绩下降,有自杀倾向等,这些影响在成年后仍会存 在。另外,在有暴力的家庭中,孩子长大后大多也有家庭暴力行 为,违法犯罪的比例也较高。

(四)家长不良行为对其的潜移默化 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其父母的不良习惯、不道 德行为、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等,都会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 1.家庭格调低劣 格调低劣的家庭会使孩子误入歧途,他们从父母低劣、庸俗 的生活行为中从模仿到直接效法。有的父母出口成“脏”,嗜赌成 性,天天“垒长城”;有的家长作风不正,寻花问柳;还有的家长在 家中看黄色书籍或者淫秽光盘,而不注意回避孩子。 2.父母有过犯罪史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 2003 年青少年犯进行家庭成员 犯罪状况的问答卷中记载,父母有犯罪记录的有 40 人,占 20.5%。 )经过调查在《谁成了青少年fz 者》中指出:“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自身都有犯罪行为”。 这些都生动地表明子女的犯罪与其父母的犯罪史有着密切的联 系。

三、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家庭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点,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一教 育阵地,父母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具体对策笔者建议

如下:(一)建立和睦的家庭和良好的亲情环境 首先,父母在早期选择婚姻时一定要慎重,切勿盲目急促,慎 重对待自己的感情。其次,在家庭婚姻中,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 相互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生活情趣,增强相互之间的新鲜感 和吸引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夫妻之间 要洁身自好,要相互忠诚和关爱,不搞婚外恋,不搞“一夜情”。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首先,教育要全面。既要注意智力培养、能力训练,又要注意 道德教育和生理知识讲解,更要注意法制教育。其次,教育方法 要得当,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批评, 使其胜不骄,败不馁。再次,要增强自己的学识,善于了解青少年 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教育时机,从年龄实际出发,在恰当 的时间里进行因势利导、因循善诱。最后,应尊重孩子的合理思 想和选择,不窥探孩子的隐私,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 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关系。

(三)父母为子女树立典范,起到表率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 平,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责任感。父母要言行一 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行为检点,做到不粗暴,不酗酒,不赌博, 不娼妓,不违法犯罪,时时处处做子女的表率,给子女起模范带头 作用。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首先,应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能、任务和方法,配合好学 校教育。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广开渠道,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再 次,经常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近况。在家中发现孩子有异 常表现,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与学校一起肩负起教导孩子的责 任。

(五)改变家庭空巢现象,给予孩子温情和关爱 首先,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时 刻给孩子关爱和温暖,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馨;其次,周末尽量不 要加班和应酬,多陪孩子和家人,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最 后,家长多带着自己的小孩多和邻居家的小孩交流,使其感受到 友情的存在,以纠正独生在女带来的弊端。 (六)家长发现孩子越轨行为惩前毖后及时挽救 首先,结合孩子成长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密切注意子 女的思想意识变化,一旦发现思想上有症结,行为上有偏差,应当 立即排解、纠正。其次,注意子女的交友情况,青少年精力旺盛、 善于结交朋友。父母应该了解子女所交往朋友的思想品德情况, 只要发现其中有品德不良、行为不轨者应该立即责令子女与其断 绝来往,警惕那些可能引起犯罪的外来观念渗入到青少年的思想 中,尽量把犯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再次,注意周围环境,诸 如邻里、街道、学校等的治安状况,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切实堵 住外界各种污染源头,尽力保护青少年心灵的纯洁性。最后,切 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孩子的越轨问题,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 想,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结语 青少年是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寄托,祖国的未来,家庭是其健 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子不教,父之过”,“上梁不正下梁歪”,家 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性格,品格定性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 此,父母要肩负责任,履行好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 良好和谐的氛围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崔克龙律师
您可以咨询崔克龙律师 一小时内
近期帮助 81 人 | 吉林省-延边州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