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劳动争议突破:空合同陷阱下的维权逆转——牛志强律师典型案例
案情简介
2025年,劳动者王某(化名)因遭遇工资拖欠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纠纷,委托牛志强律师维权。该案难点显著:用人单位未签订有效劳动合同,且诱导劳动者签署“空名头合同”,庭审时突然将合同主体变更为关联公司,企图通过主体混同逃避法律责任,导致案件事实认定难度陡增。王某诉求涵盖拖欠工资、经济补偿等多项权益,维权之路布满障碍。
律师代理策略
牛志强律师接受委托后,迅速启动“证据穿透+法律逻辑重构”方案,针对性破解企业恶意规避行为:
1.空合同陷阱破解
· 证据链深挖:通过社保缴纳记录、工资流水、工作邮件等间接证据,锁定实际用工主体与“空名头合同”中的关联公司存在人格混同(如同一经营地址、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6条“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规定,主张空合同因缺乏真实意思表示而无效。
· 关联公司追责:援引《公司法》第20条法人人格否认条款,论证关联公司应对原用人单位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彻底粉碎企业“甩锅”企图。
2.庭审绝地反击
· 程序异议精准打击:针对对方当庭变更主体的行为,立即以“诉讼主体不适格”提出异议,迫使仲裁庭对关联公司关系进行实质审查,拖延对方诉讼节奏;
· 证人证言突破:申请在职员工出庭作证,证实王某实际为原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形成“用工事实>形式合同”的证据优势,扭转举证不利局面。
3.调解策略博弈
· 心理战术施压:抓住企业怕担“违法用工”行政处罚的痛点,明确告知若进入诉讼程序,关联公司需承担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可达11个月工资)、行政处罚等更严重后果;
· 权益兜底方案:提出“一次性赔付+关联公司共同担责”的调解协议,确保王某权益不受主体变更影响,最终促成对方妥协。
案件结果
经大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关联公司连带支付王某工资、经济补偿等全部款项,从立案到结案仅45天,王某全程无需参与复杂庭审,实现“零成本、高效率”维权。
律师点评
本案是典型的“企业恶意规避用工责任+律师专业破局”案例。面对“空合同+主体混同”的双重陷阱,核心在于跳出证据形式,回归用工实质:
· 证据思维:当书面合同存在瑕疵时,善用社保、工资发放、工作记录等“隐形证据”构建事实劳动关系;
· 法律穿透:关联公司追责、法人人格否认等进阶法律工具的运用,是破解企业逃责的关键;
· 谈判艺术:以“诉讼风险”为杠杆,结合劳动者最低诉求底线,推动调解实现权益最大化。
牛志强律师擅长处理未签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工资拖欠、竞业限制等疑难案件,独创“证据链闭环+程序纠错+调解博弈”三维维权模式,让复杂案件简单化、维权结果可视化。
关键词
劳动争议疑难案件、空名头劳动合同无效、关联公司责任认定、未签劳动合同维权、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证据链构建技巧、仲裁调解谈判策略、劳动者权益保护律师、大连劳动仲裁案例、牛志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