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成功案例
王志昕律师
全国
从业24年 主任律师
49
好评人数
1045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无罪案例——敲诈勒索案获检察院不起诉
更新时间:2024-01-30

案情简介

2022年9月26日22时许,周某某在安徽省宣城市某某开发区某某小区伍某某经营的“某某烧烤城”消费期间,因斗酒与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发生打斗,喻某某右上臂受伤至医院治疗。

后刘某某等人以周某某主动挑起事端为由向周某某索要赔偿2万元,刘某某等三人与周某某在烧烤店内谈判期间,因周某某对赔偿数额、付款方式等有异议,刘某某多次持尖刀、砍刀等凶器威胁、恐吓周某某。9月27日3时28分,周某某通过支付宝花呗扫码一次性支付喻某某2万元。

2022年9月29日,刘某某等人以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抓获归案,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2022年12月4日,刘某某与周某某自行达成和解,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共同退赔周某某4万元,取得周某某的谅解。

律师工作

王志昕律师接受刘某某父亲委托后,通过仔细阅卷、分析研究后认为:刘某某等人是向周某某索要喻某某受伤造成的损失,属于行使权利(维权)的行为,没有侵犯周某某的财产权;

刘某某等人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周某某财产的目的,索要的是赔偿款,目的具有正当性,依法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为此,王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多次沟通交流,并提交以下辩护意见。

辩护意见

辩护人认为刘某某等三人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理由如下:

1、从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看,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没有非法占有周某某的财产,三人的行为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构成要件。敲诈勒索罪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该罪的犯罪客体(即保护的法益)系公私财产权,其本质是不法手段取得他人的财产,与行使(包括行为人自认为存在的)权利有本质的区别,如行为人认为“吃亏”而使用恐吓手段,提出适当的或者较高的民事赔偿要求,权利行使因为可能并没有侵犯他人财产权,司法实践中通常做无罪处理。

本案中,通过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某某烧烤城的监控视频可以相互印证证明:(1)周某某和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饮酒中,周某某吓唬刘某某说其是混黑社会的,杀过人,坐过黑牢,并向刘某某展示手臂上的纹身,依据两高两部《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相关规定,周某某的行为属于“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2)周某某向刘某某大声叫吼:要么喝酒,要么称其为“大哥”,并用一只手臂勒住刘某某的脖子,另一只手拿空啤酒瓶(进行打击威胁),进一步强行压制、逼迫刘某某喝酒,后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才反击周某某,4人相互拉扯、扭打在一起;(3)在相互拉扯、扭打过程中,喻某某手臂受伤,受伤具体原因不明,伍某某当时以为是周某某造成的,后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均判断是误伤,具体怎么误伤也不清楚,视频中也不能反映;(4)喻某某手臂受伤,缝了两层十几针,其是做厨师的,工资约定为每月8000元,其主张2个月误工费、精神抚慰金、营养费、后期检查费等损失合计为20000元;(5)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是基于周某某故意挑起矛盾,进而引发拉扯、扭打造成喻某某手臂受伤,认为应该由周某某全部承担责任,才向周某某要求赔偿20000元的;(6)周某某是向喻某某支付20000元,用于赔偿喻某某损失的,事后刘某某、伍某某没有从中取得任何收益。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周某某先使用“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后使用“硬”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强迫刘某某喝酒,故意挑起了矛盾,引发了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和周某某的拉扯和扭打,在拉扯和扭打中造成喻某某手臂受伤,周某某的行为属于典型民事侵权行为,在事情的起因上有重大过错,其故意挑起矛盾的行为与喻某某的手臂受伤损害结果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依法有对喻某某的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义务,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据此向周某某要求赔偿2万元损失属于权利行使(或称为私力救济)行为,周某某支付的(即喻某某获得的)赔偿款2万元,可能在法律上就属于其本应该赔偿的款项(即喻某某该得到的款项),其财产权可能并没有损失(即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没有获得非法财产利益),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的行为因缺乏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客体构成要件,而依法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2、从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上看,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如上,喻某某的受伤不是事先刻意制造或者编造的,是客观真实的,其主张的损失数额经过计算也合法合情合理的,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是基于周某某故意挑起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喻某某的受伤是周某某直接造成的“错误认识”,主观目的是向周某某索要赔偿款,目的具有正当性,该赔偿款用于填补喻某某的损失,刘某某、喻某某、伍某某三人均没有从中获取非法利益,至于本案实际赔偿的数额有可能稍微超出法定赔偿数额,也具有现实正当性,法律并没有禁止人们提出超过法定的赔偿主张,实践中也有大量调解数额超出法定标准赔偿数额的情况出现,不能据此否定主观目的的正当性。

补充辩护意见

在和检察官交流过程中,检察官又认为刘某某等人的行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王律师再次研究后认为:刘某某持凶器恐吓周某某的行为事出有因,不属于无事生非,也不构成寻衅滋事罪,辩护意见如下:

1、刘某某没有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在周某某实施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强迫刘某某喝酒,故意挑起矛盾后,刘某某等人确有和周某某拉扯、扭打行为,但这属于事出有因,带有防卫性质的适度反击,并没有造成周某某轻伤和轻微伤,通过案发后拍摄的周某某身体照片可以看出,周某某只有轻微的已痊愈的软组织挫伤,并且还不能排除是周某某自伤造成的。在喻某某医治完回某某烧烤城后,刘某某虽有持刀威胁、恐吓周某某的行为,但是没有实施任何持刀伤人和殴打的行为。

2、刘某某没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理由基本同第一大点。另很显然,刘某某也没有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

3、刘某某没有多次或者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周某某的行为,虽有持凶器恐吓周某某的行为,但依法不属于寻衅滋事的犯罪行为。依据寻衅滋事罪的刑法字面文意,以及两高《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寻衅滋事罪主观上要求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客观上要求破坏社会秩序,对于本案事出有因,系周某某暴力强迫刘某某喝酒,故意引发的矛盾,造成喻某某受伤进而发展到刘某某持刀恐吓周某某索赔,依法不属于“无事生非”,也没有破坏社会秩序,依据上述解释第1条第二、三款的规定:“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刘某某等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

王律师还一并提交了酌情不起诉的辩护意见(略)

案件结果

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检察院最终决定:对刘某某等人不起诉。现不起诉决定书已生效。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的犯罪记录,是指我国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的客观记载。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认有罪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罪。有关人员涉嫌犯罪,但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办案单位撤销案件、撤回起诉、对其终止侦查的,属于无犯罪记录人员”。

为此,王律师辩护的刘某某无罪。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亲办案例推荐
王志昕律师
您可以咨询王志昕律师 一小时内
近期帮助 1045 人 | 全国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