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可以去外地吗
一、判缓刑可以去外地吗判缓刑可以去外地,但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但如果未获批准的,就不可以去外地。根据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二、缓刑最短时间是多少对于主刑为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法律中规定是在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次是不能低于1个月。而要是主
法律常识
2025-06-07
二百万诈骗罪判几年
一、二百万诈骗罪判几年二百万诈骗罪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金额达到两百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
法律常识
2025-05-07
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能从事17类工作,包括子女
法官、人民陪审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辩护人、司法鉴定、公证员、警察、外交人员、村委会成员、拍卖师、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从业人员、保险业特定从业人员、破产管理人、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法律常识
2025-04-08
工作20年六个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现在被裁员,补偿应该是多少钱?
工作20年六个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现在被裁员,补偿应该是多少钱?【律师解答】很简短的一句提问,却不是一句话能简单答复的。公司裁员,是经济性裁员,还是单方解除,或是公司与你提出协商解除?不同的情形,你应得的权益是有差别的。经济性裁员,公司协商解除,这两种情形,你都可以拿到经济补偿N,也就是21个月
法律常识
2025-04-08
如何区分不当得利和善意取得呢
不当得利和善意取得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状态、适用对象和涉及方数以及权利归属和返还义务。主观状态:不当得利:行为人取得他人的财物没有法律上的依据,通常涉及恶意行为。善意取得:第三人在有偿取得财产权时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权,涉及善意行为。适用对象:不当得利:通常适用于动产,不
法律常识
2025-04-08
彩礼返还法律解析——基于《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
彩礼返还法律解析——基于《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一、彩礼的法律性质与认定彩礼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其核心目的在于缔结婚姻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4年施行),彩礼的认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目的性:以结婚为直接目的,区别于恋爱期间的普通赠与(如节日
法律常识
2025-04-07
朋友借钱不还怎么办
朋友间的借贷本质上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行为,然而,当对方未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如何合法且高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呢?本文将从法律实务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您梳理以下应对策略及其法律依据:一、基础准备:收集并固定证据1.证据的种类书面凭证:包括借条、借款合同、还款承诺书等(必
法律常识
2025-04-07
网购遇到假货怎么维权
网购遭遇假货的维权法律指南一、法律依据与权利基础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即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若不足500元则按500元计算)。《电子商务法》第17条明确规定商家必须真实披露商品信息,若平台未能履行资质审核义务或明知商家售假而未采
法律常识
2025-04-07
网上遇上诈骗怎么办
一、网上遇上诈骗怎么办网上遇上诈骗可以保留证据,马上报警进行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
法律常识
2025-04-07
外卖打包费,到底该不该收?
没单独打包的外卖商品额外收了打包费,不需要打包的商品也收了打包费,商家以低价促销商品吸引消费者加购,但通过收取打包费转嫁了运营成本,这就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商家不仅要退还多付的打包费,还要因构成欺诈向我赔偿!”近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松江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位“较真”顾客诉来的合同纠纷案件
法律随笔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