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千余劳务派遣工实现“身份转换”

2012-12-26 18: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本报讯(记者毛浓曦)王毅是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公司(简称西飞国际)机加37厂车工,几年前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应聘为劳务派遣工,因为技能水平高、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2010年提前转正为合同制工人。他告诉记者:和我一同来的十几名同事,经考核,晚一年都转正了。王毅所说

  本报讯(记者毛浓曦)王毅是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公司(简称西飞国际)机加37厂车工,几年前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应聘为劳务派遣工,因为技能水平高、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2010年提前“转正”为合同制工人。他告诉记者:“和我一同来的十几名同事,经考核,晚一年都‘转正’了。”

  王毅所说的“转正”,是指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这让2009年作为劳务派遣工来到西飞国际国航总厂当铆装钳工的陈航航感到踏实:“我虽然现在还没转,但待遇和‘正式工’一样,每月最多可以拿到6000元。而且我知道,只要工作努力,最迟后年就能转。”

  这一切都源于西飞国际对劳务派遣工管理方式的探索。自2007年以来,西飞国际新进员工2200多人,全部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进入,截至目前,其中1200多人像王毅那样告别劳务派遣公司,成为直接与企业签合同的工人;其余900余人则像陈航航那样在“排队”。该公司工会主席吴继文说:“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员工权益保障与企业的用人风险得到兼顾的双赢局面。”

  位于西安市阎良区的西飞国际,是国有控股的以飞机研制生产和国际航空零部件加工为主的上市公司。1997年后,该公司实行用工当地招,试用18个月合格后“转正”,但该制度存在员工不合格也很难辞退、与劳动合同法存在冲突的问题,而企业生产随市场波动要求用工量保持弹性。西飞国际在探寻新的用工制度中,认为近年兴起的劳务派遣制度可以有效缓解矛盾,但也注意到相当多的企业以劳务派遣工名义侵犯新员工合法权益。

  2007年以来,西飞国际形成了涵盖劳务派遣用工使用、管理、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劳务派遣工在入党、入会、评先进、参加职代会等政治民主权益上,在劳动保护、技能培训、子女上学等权益上,与合同工没有丝毫差别;在经济权益上,除住房公积金因政府政策原因有细微差别、年金(对员工长期贡献的奖励)须在转正后才能享受外,其余完全平等。该公司还规定,劳务派遣工满5年经考核合格即可转为合同工,获得先进等则可提前转。劳务派遣公司对员工的管理,西飞国际也予以必要监督。

  “核心是做到了同工同酬,让有适应岗位能力的派遣工有盼头,让适合其他企业岗位的派遣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西飞国际人力资源室经理杨永平说。

  西飞特色的劳务派遣新用工制度实行4年来,已有近30人因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获评先进等原因而提前转正,没有发生一起有关劳务派遣工的劳动争议。飞机制造总厂工会主席孙博说:“很多派遣工已成为业务骨干,我们下属的总装试飞一块,400多名工人中,60%的骨干是原派遣工,有的还得到了提拔。”

  作者:毛浓曦

编辑推荐:

“他”究竟是谁的员工?

聘用中国雇员劳务合同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35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