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和文书的通知

2019-03-20 15: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冀人社办[2009]14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和文书的通知各省直统筹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统一文书式样,提高工作效能,推进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依据标准化、鉴定人员专业化和鉴定服务人性化建设,根据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冀人社办[2009]148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和文书的通知

      各省直统筹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统一文书式样,提高工作效能,推进“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依据标准化、鉴定人员专业化和鉴定服务人性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直统筹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事项和手续

      (一)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与确认。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事项: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事项分为:(1)伤残等级鉴定;(2)护理依赖等级鉴定;(3)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4)配置辅助器具确认;(5)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确认;(6)工伤康复鉴定确认;(7)旧伤复发确认;(8)复查鉴定;(9)医疗依赖鉴定;(10)其他委托事项。

      2、停工留薪期确认申请手续。职工发生工伤后要办理停工留薪期手续,即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应及时填写申报《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表》(见附件1)一式四份;停工留薪期满如需延长,须填写申报《工伤职工延长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表》(见附件2)一式四份。并同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书》、《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表》、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及治疗建议和相关病历材料等。

      3、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手续。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见附件3)一份;其用人单位集体申请的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见附件5)一份。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

      (2)停工留薪期确认表;

      (3)被鉴定人《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明;

      (4)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医疗终结或停工留薪期满时);

      (5)住院(门诊)治疗病历复印件、检查检验报告;

      (6)《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花名册》(见附件4)一式三份;

      (7)其他相关材料。

      (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申请提前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申请提前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鉴定,须填写申报《职工因病(非因工负伤)提前退休(职)劳动能力鉴定表》(见附件6)一式四份;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提前退休(职)职工本人书面申请;

      (2)《身份证》复印件;

      (3)近3年(精神病近5年)的住院、门诊病历材料;

      (4)近期医疗机构诊断书;

      (5)《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花名册》(见附件7)一式三份;

      (6)其他相关材料。

      (三)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申请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和供养亲属申请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须填写《职工及供养亲属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见附件8)一份;其用人单位集体申请的附《职工及供养亲属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意见表》(见附件9)一份,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

      (1)鉴定人书面申请书和申请人与被鉴定人关系有效证明;

      (2)《身份证》复印件;

      (3)近期医疗机构诊断书;

      (4)近3年(精神病近5年)的住院、门诊病历材料;

      (5)属于供养亲属的,须有死亡职工与供养亲属关系的有效证明;

      (6)《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花名册》(见附件7)一式三份;

      (7)其他有关材料。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基本程序

      (一)申请鉴定。对属于省直统筹单位受理范围并符合申请条件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的手续和要求,及时向省直鉴定中心提出鉴定申请。

      (二)受理申请。省直鉴定中心对鉴定申请资料进行预审,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及时受理并出具《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受理通知书》(见附件10)。

      (三)组建专家组。省直劳鉴办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报情况,及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专家,组成医务专家组。

      (四)专家审阅材料。医务专家组要对被鉴定人伤情病例和工伤认定等资料进行审阅,作出初步分析诊断,凡发现材料不全、不实等情况的,及时作出反馈意见。

      (五)专家面检伤情。专家组在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被鉴定人伤情进行系统的全面检查,对伤情现状进行记录,与病例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六)专家组集体评议。在审阅材料和面检的基础上,专家组进行集体讨论作出鉴定意见,并分别在《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上签字,以此作为鉴定结论的依据。

      (七)鉴定结论。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依据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见附件2、附件11、附件12)。

      (八)结论送达。省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送达鉴定结论,送达时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送达回证》(见附件13),由收件人签字确认;邮寄送达的,应将邮寄凭据留存。

      用人单位收取到的三份《鉴定结论通知书》,分别属于被鉴定职工、用人单位和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应将其中一份原件及时送达给职工本人,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属于经办机构的另一份原件是核付职工伤残待遇的依据,应在核销职工伤残待遇时交给经办机构。

      (九)归档管理。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实行档案式分级管理,即省直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和用人单位分别对劳动能力鉴定材料定期进行整理,以每人例鉴定资料作为单元组合材料,装订建档并建立台帐,纳入档案库系统管理。

      三、劳动能力鉴定的基本要求

      (一)申报手续要齐全、真实。申报劳动能力鉴定,不论用人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表格内容和有关规定如实详细填写,所提供材料必须齐全清晰、真实可靠。不得出现虚假手续和材料,一经发现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由其承担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职工个人、医疗机构或用人单位提供的复印件材料,由用人单位负责核对无误后,注明“此件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申报材料要签字盖章。申报劳动能力鉴定手续,其申请人、医疗机构主治(任)医生和用人单位负责人必须按照表格要求作出真实意见并签字盖章。凡未签字和盖章的均不予受理。

      对大型以上企业(或单位)要求其所属内部基层单位签字盖章的,须报经主管部门审查和签字盖章后方可向省中心申报,否则不予受理。[page]

      (三)申请事项要具体明确。1、属于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按照本通知第(一)条1项规定项目,在《申请表》“申请事项”栏内详实填写申请事项。特别是申请配置辅助器具的,应明确辅助器具的项目名称;申请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的,应明确疾病的科类名称;2、属于因病和非因工负伤鉴定的,其“申请事项\'统称为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人一般为提前退休退职或职工供养亲属等。

      (四)承办程序要规范准确。要切实做到:“一准确”即鉴定依据要准确使用国家标准条款;“二对应”即鉴定部位必须与工伤认定部位相对应,伤情范围必须与医疗机构诊断、病历资料相对应,不能出现错(超)位或虚假;“三规范”即结论的表述内容要全面系统、条项明确,表述伤情的专业术语要规范无误,鉴定结论要客观、公正;“四及时\'即及时申报、及时受理、及时鉴定、及时送达鉴定结论。

      四、其他事项及说明

      (一)对职工再次发生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要在《申请表》备注栏内(或另附说明材料)写明以前发生工伤的时间、伤残部位和鉴定结论等情况。

      (二)对因病提前退休退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厅下达的控制指标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工非因公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及有关规定办理,不得超指标和虚假申报,否则不予受理。

      (三)对申请委托鉴定的,必须是统筹范围内的单位和职工,并以双方的名义提出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四)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申请再次鉴定的,则按照省厅和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文书资料及要求办理。

      附件:1、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表

      2、工伤职工延长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表

      3、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

      4、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花名册

      5、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意见表

      6、职工因病(非因工负伤)提前退休(职)劳动能 力鉴定表

      7、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花名册

      8、职工及供养亲属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9、职工及供养亲属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意见表

      10、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受理通知书

      11、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

      12、因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通知书

      13、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结论送达回证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日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048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流程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流程主要包括进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准备工伤认定申请表、医疗诊断证明书、把握进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时间、及时向相关鉴定机构提交申请、等候申请结果。   1. 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发生后要做两件事,即工伤及伤残等级的认定和鉴定,这分别需要两个程序和两个部门完成。 其中工伤的认定特别重要。   2. 你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你应当尽快,在发生事故伤害后30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是不会那么积极的甚至根本就不想申报。按规定劳动者个人是可以申报的。   3. 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按规定要提交下列材料:   工伤认定申请表;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4. 工伤认定是决定下一步是否能享受工伤保险及其待遇的重要一步,要抓紧去做。按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5.按规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6.工伤的等级按参考标准可以初步判断为七至十级,但不能直接应用作为依据产生效力,所以要准确确定是几级,还是要通过鉴定鉴定。   7. 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赔偿多少,要按劳动能力鉴定的等级确定。   8.按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别让单位侵害了你们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