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

2020-05-05 08: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实践中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没签订的话,劳动者可以随时离开,用人单位也可以找理由不支付劳动报酬,双方的关系是不够稳定的,那么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

  在申请劳动仲裁的时候,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赔偿自己双倍工资,但由于劳动者本身的情况不符合相关的规定,仲裁机构就没有满足劳动仲裁时的诉求,等于是在劳动仲裁的时候输了,这个时候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劳动者在仲裁的时候要求双倍工资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双倍工资赔偿,如果不属于的话是无法争取到的。

  双倍工资在劳动法是有两个规定的,一个就是没有签劳动合同并且工作一个月以上的员工。另一种情况就是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合同了,但是公司不让签。这两种是可以申请双倍工资的,其他情形是不可以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

  二、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案件的事实情况以及证据方面所展现的事实来看,这个案件的事实非常清楚了,而且很明确的一点是对己方不利的,主要是和法律所主张的情况不一致。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法律工作人员或者律师都会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把这个结果或者法律风险提前告诉你的,好让你提前做好准备。

  其实仲裁案件也好,还是法院裁判。输赢都是很正常的,没有一个案件是可以说100%是赢的,也没有肯定是输的案子。所以,我们要注意失败的原因就可以了。如果案子输了,那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那就是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原因。

  根据案件的事实情况以及证据方面所展现的事实来看,这个案件的事实非常清楚了,而且很明确的一点是对己方不利的,主要是和法律所主张的情况不一致。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法律工作人员或者律师都会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把这个结果或者法律风险提前告诉你的,好让你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实体上的原因。

  而程序上的原因,是指律师对证据或者事实的分析、推理中出现问题,导致法官无法认定更为明确的事实,那这个案件就会有可能会输。一般这种情形是会和律师的实务水平有关额。具体而言,双倍工资输了,要么就是不符合法律上的规定,要么就是证据方面有所欠缺,要么就是律师的业务水平能力不行等导致的结果。

  三、劳动仲裁支持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吗

  1、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2、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3、会承担员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承担任何违约或者赔偿责任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提前解除,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或者赔偿责任等等。

  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劳动仲裁双倍工资输了怎么办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如果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劳动者在仲裁的时候要求双倍工资的时候,必须要弄清楚自己的情况是否属于双倍工资赔偿,如果不属于的话是无法争取到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295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