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指什么

2021-05-19 16: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那么什么样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呢,自然人可以吗,国家或者外国单位可以吗?又是什么样的劳动者可以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呢?这里找法网小编就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指什么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主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户、其他组织等,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也是用人单位的主体。

  我国的用人单位有不同的类型:

  1、在中国境内的依法棱准登记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性质、各种组织形式,如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混合型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乡镇企业等。 ·

  2、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体经济组织.即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请帮手,带学徒。

  3、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单位,如学校、医院、出版社等。其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

  4、依法成立的国家机关:它们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

  5、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联、研究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

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指什么

  二、劳动者指的是什么

  “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

  劳动者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

  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始于劳动者最低用工年龄(除特种工作外为16周岁),终于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即丧失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再与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此时与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

  三、用人单位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了解我国用人单位的主体范围较大,包括法人组织,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个体户等等,而我国劳动者的主体规定则是除一般规定以外只有十六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才可以作为劳动者。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432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