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医疗期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

2020-12-21 1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都很注重的事情,但尽管大家都非常注重,有时难免仍然会患病或者意外负伤,此时就需要去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的这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也需要支付给职工相应的医疗期工资。那么,医疗期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医疗期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

  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医疗期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医疗期工资计算应该符合的原则

  病假工资的计算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用人单位支付医疗期工资的法律依据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医疗期工资计算方法是什么的相关内容。职工在患病或负伤接受治疗期间,其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其在医疗期的工资,具体如何计算应该分情况决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306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