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辞退通知书员工不签字怎么办

2019-03-05 11: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实践中,公司出于对长远发展的需要可以将一些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员工辞退,一般是要对被辞退员工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公司向被辞退的员工送达辞退通知书后员工拒不签字的,那么辞退通知书员工不签字怎么办?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辞退通知书员工不签字怎么办

  对于员工不签收《辞退通知书》等文书的,实际上,只要能证明你送达过就有法律效力,可以录音录像并找职工代表见证已送达过,或者EMS直接邮寄到员工在公司留的地址,回执可以作为已送达的证据,在上面写清要寄送的是辞退通知书。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处罚决定后,应当将处罚决定通知员工本人。如果未送达给劳动者,处罚对其不发生法律效力。对于处罚决定的送达,目前法律尚无专门规定,但是,实践中多参照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有关送达程序执行,首先应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受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

辞退通知书员工不签字怎么办

  二、辞退补偿金要交个税吗

  补偿金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不缴个税,超出3倍部分,需要缴纳个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的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均。

  具体计算办法为:

  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涉及实际操作问题以主管税务机关的判定为准。

  三、开除、除名、违纪辞退三者有什么不同点

  三者之间的不同点主要是:

  1、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类别、审批时效不同。

  开除是属于行政处分,而且是最严厉的一种处分。其处理时效为: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5个月之内审批完毕。

  除名和违纪辞退属于行政处理,不属行政处分之列。因此对它们没有具体的审批时效规定,但原则要求应对犯错误职工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无故拖延处理时间。

  2、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适用对象及其条件不同。

  开除处分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被判刑并入监服刑的;

  ②二次劳教被注销城市户口的;

  ③留用察看期间表现仍不好的;

  ④严重犯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的。

  除名仅适用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教育不改,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按自然年度计算)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职工。

  违纪辞退则适用于犯有《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二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且经教育或行政处分无效的职工。一般是指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职工,他们所犯错误程序既够不上开除、也够不上除名。

  3、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实施程序不同。

  开除处分,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应由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违纪辞退,按照《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应由车间、科室提出职工违纪的证据和处理意见,在听取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予以辞退。

  除名,法规没有实施程序的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是参照辞退违纪职工的程序,在征求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作出决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辞退通知书员工不签字怎么办的相关内容。综上,只要能证明你送达过就有法律效力,可以录音录像并找职工代表见证已送达过就可解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76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