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氯内氢含量超标引爆炸

2011-06-22 10: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最新安全生产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2003年6月3日,某厂电解车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氯气进口部分管道、氯气水封和水雾捕集器等不同程度的损坏,停产28小时。事故经过6月3日5时10分,电解车间检修,于当日20时开车生产。氯氢处理工段于17时30分开启罗茨风机,20时05分启动氯气3号泵,20时10分送直流

2003年6月3日,某厂电解车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氯气进口部分管道、氯气水封和水雾捕集器等不同程度的损坏,停产28小时。

事故经过

6月3日5时10分,电解车间检修,于当日20时开车生产。氯氢处理工段于17时30分开启罗茨风机,20时05分启动氯气3号泵,20时10分送直流电,20时35分电流升至8000A,此时,氯氢处理工段氯气压力为0.16MPa,氢气压力为0.026MPa,运行平稳。20时40分,氯氢处理工段当班班长启动氯水泵(此泵为洗涤三氯化氮用),在打开进口阀门后的瞬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

事故原因

经调查分析认为,这次爆炸事故是因氯内氢含量过高引起的。

1.造成氯内氢含量超标的原因

电解工段部分盐水总管因有盐泥阻塞,使盐水流通不畅。在送电时,电槽隔膜疏松,电解液流量大,盐水补充跟不上,使部分电槽水位偏低,液封高度不够,致使氢气进入阳极室,随氯气一起进入氯气系统造成氯气总管内氢含量增高。

2.氢含量分析

共2页:

(1)事故发生后,6月4日8时取样分析,单槽氢含量最高达2.67%(体积百分比,下同)而氢含量控制指标应为1%。

(2)6月5日1时送电20分钟后,每5分钟取样分析一次,氯气总管氢含量分别为0.27%,0.40%,0.87%,1.27%,0.73%;分管氯内氢含量,其中一列为1.00%,1.00%,1.40%,1.40%,2.00%,0.53%。总管氯内氢含量控制指标应为0.40%。从分析结果可以推断,送直流电后约30-40分钟,氯内氢含量较高,有可能在氯氢处理工段积聚,并达到爆炸极限。

3.引爆能源

在送直流电半小时后,电流升至8000A时,氯氢处理工段班长才启动氯水泵(此泵应在送直流电前开)。氯水撞击容器壁(塑料材质)产生静电火花,氢最小引燃能量为0.0l9mJ,以致发生爆炸。

防范措施

为了吸取教训,切实搞好安全生产,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做到: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操作技能。

2.加强工艺安全管理。在开车送电前,电化系统、特别是电解和氯氢处理工段的设备、工艺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将事故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确保安全开车。电化系统各车间、工段要密切配合,氯氢处理、液氯等工段机泵要提前开启运行。

3.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停送电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改变过去送电1小时,才开始分析氯内氢含量的规定。送电20分钟后,必须要做氯内氢含量的分析工作,以便尽早掌握电槽运行情况,及时排除隐患,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共2页: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213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最新安全生产法律师团,我在最新安全生产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