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

2021-07-28 08: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食品安全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恶意购买与善意购买时相反的一对词语。其实在生活中恶意购买食品这种行为,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尽管发生了,也不会对商家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除非恶意购买商品的目的是对商家的生产经营进行打击。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有关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的问题。

  一、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

  恶意购买,可能会涉嫌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 

  二、恶意买过期食品违法吗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明知是过期食品并买下,然后向商家索赔,这种行为有利于监督生产厂家或商家。这种行为从本质上可看成是一种监督行为。生产者和销售者有责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质量的食品,过了保质期,不符合销售条件的食品,就应该及时下架。

  无论购买者是为了谋取私利还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安全,客观上对净化食品安全环境有促进作用。而超市出现过期食品,究竟是检查时出现疏漏还是有意欺骗购买者,主观上的意图无从得知,但法律上推定是“明知”行为。购买者可向生产者或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10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

  如果购买者事先将商品藏匿于超市,再去购买并索赔的,如有确凿证据,那这种行为将是一种敲诈勒索行为。

  三、与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有关的法律规定

  《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零二条 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对食品安全事故分级、事故处置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作出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一百零三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等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举报,应当立即向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第一百零四条 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处理传染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的有关恶意购买食品行为怎么办的问题。购买食品是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权利,但是恶意购买食品这种行为,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道德上也是遭受谴责的。如果您对食品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食品安全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078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食品安全法律师团,我在食品安全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