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不适用自认的情形

2021-06-23 13: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涉外法律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涉外法律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大家都知道,自认也就是自我承认,在法律上是指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是真实的,在庭审过程中都以证据说话,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若对方认可则可免除举证责任,那你知道我国不适用自认的情形有哪些吗?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欢迎阅读。

  一、我国不适用自认的情形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8条规定,对于《民诉法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事实,不适用自认规则。

  《民诉法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涉及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涉及身份关系的;

  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诉讼的(公益诉讼);

  当事人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可能的;

  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二、可以撤回自认的条件

  可以撤回自认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一方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效力,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必会使对方当事人获得诉讼中的利益,如若对方放弃这种利益,是对其诉讼权利的处分,应当允许。另外,相对方同意自认人撤回自认,还可能是相对方认为自认人自认的事实确属不真实,为了还事实的本来面目,对自认的事实作否认的表示,可视为相对方对“自认的事实是不真实”的再承认。但考虑到不至于因此而拖延诉讼,故将自认撤回的期限限制在辩论终结前作出。

  2、有充分证据证明,自认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且与事实不服的。民事诉讼追求的是客观真实,保障诉讼公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上自认通常符合案件的真实情况,若当事人的自认是在违反了自认人的意思的情况下而作出的非真实自认,当事人如果能够证明其自认的事实不真实,与案情不符的,应当允许当事人撤回对于不真实事实的自认。

  三、为什么身份关系不适用自认

  人身关系具有客观性,一般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也有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在内,

  如果适用自认会产生一些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

  所以,法律规定不适用自认制度,是为了捍卫基本的人伦与传统的价值观念。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我国不适用自认的情形”的相关内容。对于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我们不能去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约束我们的行为,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懂或存在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涉外法律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289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涉外法律律师团,我在涉外法律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