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贷款审计从哪些方面进行

2013-05-16 1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导读:贷款审计是提供给银行作为审查企业是否具备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以及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搞好银行贷款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是银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重点。银行贷款的审计,主要从贷...

  导读:贷款审计是提供给银行作为审查企业是否具备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以及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搞好银行贷款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检查,是银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重点。银行贷款的审计,主要从贷款程序、贷款制度、贷款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下面找法网审计法编辑详细介绍的是银行贷款审计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贷款程序审计

  (一)贷款申请检查。检查借款人是否向银行提出了书面贷款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二)贷前调查:检查贷款人是否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是否调查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

  (三)贷款审批。检查是否按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按规定权限签批:一看是否越权贷款;二看贷款审批和发放是否为同一人或同一组人;三看是否执行分级审批和签批责任制。

  (四)贷后检查。检查贷款人是否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一查有无贷后检查报告或检查记录;二查贷款到期是否按规定的利率收取本息;三查逾期的是否转入逾期贷款并按规定计取罚息。

  二 、贷款制度审计

  (一)贷款资格审计 (1)借款人资格是否符合《贷款通则》的规定;(2)保证人资格是否符合《担保法》规定;(3)抵押物是否符合《担保法》的规定;(4)出质财产资格是否符合《担保法》和《票据法》的规定。

  (二)借款合同审计:(1)合同的签定是否遵守法律规定;(2)合同的内容是否具备《经济合同法》和《借款合同条例》规定的条款;(3)签约的手续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签章是否真实齐;(4)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有无书面通知或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三)借款手续审计。(1)借款借据等书面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和符合金融法规要 求;(2)借款借据实际金额是否与借款合同贷款金额和担保合同担保金额相符;(3)借款借据的借款期限是否与借款合同期限相符,担保合同担保期限是否与借款合同债务责任期限相符;(4)抵押、质押贷款是否按法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5)抵押物是否按规定估价,抵押物价值是否与抵押贷款金额相符;(6)抵押、质押清单是否有法人公章,抵押物、质押物保管手续是否完善。

  三、贷款政策审计

  (一)贷款投向审计

  1.从贷款合同、借据、立项批文等贷款程序人手,检查贷款是否违规:(1)检查用流动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审查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据的用途、期限是否符合规定。(2)查看贷款用途,主要检查商业网点和科技开发贷款。(3)看立项批文,检查是否违规搞计 外项目。(4)检查是否用流动资金贷款开口子发放固定资产贷款。(5)检查贷款用途。一查各种政策性贷款是否专款专用,看是否被挤占挪用。查银行是否挪用政策性专项贷款资金用来发放非政策性贷款。

  2.查超规模、超比例发放固定资产贷款。逐笔抄列下达的固定资产贷款通知书,注明规摸、下达日期、额度,与已核实的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核对,看是否存在超规模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二)贷款的真实性审计

  l.查虚放贷款和突击贷款。一是进行账表、账账核对。将会计报表与总账、贷款分户账及贷款指标通知单进行“四核对”,看是否相符:二是将信贷部门的贷款台账与会计部门的分户账相核对,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相核对 看贷款总额及各项贷款是否一致。

  2查规模外发放贷款。一查假委托实贷款:审查贷款分户账、借款借据,看有无三方委托协议,委托关系是否真实,有无资金来源:二是假投资真贷款。认真检查“投资”分户账,查有无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外的其他支出 对于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检查是否通过有关部门批准=债券是否实际发行,银行有无垫付资金.从而进一步确认是否 投资名义向企业发放贷款。三查是否利用信用卡透支发放规模外贷款:检查时,先查信用卡透支余额表,与会计报表及项目电报核对,看是否纳^短期贷款核算,是否与存款分别反映,尤其是有无大颧长期的协议透支。四查是否用拆借资金发放贷款 检查时,审查拆出资金的合同或借据,看其对象是否为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或个人.用途 期限是否合理。五查是否利用“同业往来、“联行往来”等科目绕规模贷款:从科目分户账人手,看有无与非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如有其他单位资金运动,则要进一步查清其资金用途、去向。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951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