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2014-06-30 15: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和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则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事实上...

  (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

  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法律界与公众则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和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则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事实上法庭在受理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时,为了安定团结,稳定经济,比较倾向于保护所谓的“弱小群体”,强调均衡损失,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盈利丰厚,完全有理由从其丰厚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来稳定受损方的情绪。法庭的此种判决,致使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风险困扰。另外,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利的同时,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并且还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则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二)审计责任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增加了审计风险。所谓的期望差距指的是审计职业界对本身的认识和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认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认为,只要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业务就是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并且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区分开来,认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只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提出审计意见,而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舞弊和错误。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责任的理解不同,产生了期望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检查舞弊责任的认识上。

  (三)审计质量控制上的缺陷。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需体现审计依据、目标、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项目的审计计划方案所列的内容简单笼统,容易导致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是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合规的依据,也是发表审计意见最主要的依据。因而,审计底稿的质量能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然而,有些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底稿不健全,层次不清,基本要素也不完整,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潜在的审计风险。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081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