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科学发展观:审计事业良性发展的指针

2011-02-18 10: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发展,从理论层面上讲,审计部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认知规律,加强审计自身建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审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发展,从理论层面上讲,审计部门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认知规律,加强审计自身建设,努力促使审计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更高境界。

  一、“以人为本”:要求审计大力推行人本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是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最广大人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和动力。目前,审计部门 “人本”意识缺失的层域还大面积存在,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审计实际工作中推行人本管理。一是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积极实施人本战略。审计机关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重点,把对人民群众负责、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审计成果的根本标准。二是要对被审计单位实行人性化审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心理相容程度。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和帮助的工作关系,不能凌驾于被审计单位之上;要掌握协调处理问题的技能,做到合情、合理、合法,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地认可审计意见,接受审计处理;并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研究对策,加强管理。三是要在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中实行人本管理。审计机关不仅要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机制,更重要的是对干部生活的关心和人格、权益等的尊重,为干部全面发挥潜能、张扬个性创造一个宽松的人文和物质环境,最大可能地满足干部的需要。

  二、“全面”:要求审计按照供给需求理论与时调整、强化、拓展审计职能,全面发挥审计功效

  “全面”,是针对片面而言的。审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的精神思想,其关键是按照供给需求理论与时调整、强化、拓展审计职能,全面发挥审计功效。一是在对象上,要全面满足不同的需求对象的要求。从理论上讲,审计的不同的社会需求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动机和要求。作为国家审计,不仅必须要满足政府、人大的法定要求,而且还要满足纳税人以及社会公众的自然要求。二是在内容上,要及时调整审计工作重点。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审计要及时调整审计监督对象。如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中,国有企业微观审计职能将被虚置,转向宏观审计和对国有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的审计;金融审计要对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再监督;财政审计要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调整审计内容。三是在空间上,要进一步向社会领域拓展审计监督职能。虽然我国国家审计主要局限在经济领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对经济领域外的,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越来越重视,相应地扩大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政府审计必然向社会领域延伸。因此,我国政府审计要逐步将社会责任审计纳入审计范围,全面发挥审计功效。

  三、“协调”:要求审计在层级、地域和工作内容上谋求平衡发展

  所谓“协调”,是针对差距过大以致失衡而言。审计要遵循“协调”发展的原理,积极谋求审计层级、地域和工作内容上的平衡发展。首先,在层级和地域上,要高度重视县级和中西部、山区等经济落后地方的审计事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普遍存在,使得各地区、各级次审计工作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和县级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经费匮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因此,从审计事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和基层审计机关基础性的地位来看,加快县级审计机关和落后地方审计机关的建设应是当前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点。其次,在工作内容上,要均衡推进审计行政管理中的各项管理事宜。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高度重视审计业务,过于强调直接体现审计职能的职能性管理活动,而往往忽视了为职能工作服务的基础性管理,以及保障职能和基础性工作运转的机关事务性管理。各级审计部门要正确认识审计行政管理中的内部关联性和系统性,正确处理好审计业务与其他审计行政管理的关系,全面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四、“可持续发展”:要求审计在自我否定和改革探索中积聚向前发展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和将来而言。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有持续的动力。这就要求审计部门从审计发展的未来着眼,敢于自我否定,勇于改革创新。一是要查摆和正视审计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审计人员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审计内容较为单一,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审计管理尚不科学,审计质量控制薄弱;审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比较差;审计理论研究滞后等。这都是审计工作持续发展的羁绊,亟待研究解决。二是要在改革创新中促进审计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尚未完全形成,要保证审计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审计理论的创新,积极探索审计新领域;加强审计制度创新,整合审计资源,规范审计管理;加强审计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现代化审计方法,推动审计不断向前发展。三是要加强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为审计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是审计的主体,人的素质是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未来审计发展的要求,加大审计干部队伍素质培养,特别是既懂现代技术又精通各种业务的综合性人才。要加大年轻后备干部的梯次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储备机制、激励机制和进退机制,为审计事业的后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关热词: 审计 事业 发展 指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99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