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开展效益审计的一点思考

2011-02-18 10: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开展效益审计已成为今后我国国家审计的一个趋势。笔者认为,开展效益审计应解决好
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量,争取到2007 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开展效益审计已成为今后我国国家审计的一个趋势。笔者认为,开展效益审计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处理好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全面开展效益审计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审计署五年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效益审计还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审计实践中,我们要处理好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把效益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在其他审计类型和方式审计中增加效益审计的内容,既可以提高这些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又可以突破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培养训练审计人员。同时,要克服旧习惯和方式的制约,如简单地将效益审计导入传统审计,使效益审计缺乏实质的内容,跳不出传统审计的圈子。

  二、选择好效益审计对象。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即选择群众关心、人大关注、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大的项目;二是实效性原则,即选择与中心工作相关,对经济、社会影响大的项目;三是可行性原则,即选择审计机关能够顺利实施审计,进行公正评价和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的项目。除此之外,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还可选择一些关系结构调整、就业、环保等关系到群众利益的资金或项目、专项资金投入比较大的项目作为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小中见大地开展效益审计,确保审计后产生好的效果。

  三、明确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目前,效益审计的内容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审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效益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就是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如财政效益审计的内容,应以财政资金管理、财政资金制度、财政资金监管为重点,审计分析财政资金调控和管理的有效性,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允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有无资金损失和浪费。审计机关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为开展效益审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四、尽快建立完整的效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可行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在倡导经济效益审计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现阶段审计工作情况,参考国外效益审计准则和标准,尽快建立完整的效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可行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从而改变目前缺乏完整的效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具体、明确的评审体系的现状,使效益审计更为规范、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效益审计质量。

  五、强化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效益审计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因此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管理学、工程学、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知识。而我国现有审计人员中懂得财务审计的多,掌握一定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较少,缺乏如工程类、计算机、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类等专业人才,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要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的结构,除了加快从社会上引进专业人才之外,应重点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培训,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效益审计的本领。通过建立健全效益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效益审计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培训方式上,可采取统一组织,以大专院校为依托,为审计机关培养效益审计的业务骨干。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国内外效益审计理论研究成果,而且重点要突出效益审计实务的培训,进行效益审计方法的技术培训,重点提高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能力和经验。 相关热词: 效益审计 审计 思考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6350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